10月13日,博世集团董事长弗朗茨?菲润巴赫(Franz Fehrenbach)先生来到北京,与博世集团董事、博世集团电动工具部总裁瑞世轲(UweRaschke)先生及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彭德园(Peter Pang)先生共同接受了媒体的采访。菲润巴赫透露,博世将与威孚深化合作,开发一种低成本的共轨系统,但它可以达到与世界其他地区一样的排放标准。
受美国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速带来的影响,博世公司也不可能独善其身,但菲润巴赫仍预计,2008年整个集团的全球销售额将达到约470亿欧元,与2007年相比仍有小幅增长;而2008年亚太区销售额预计将以14%(以亚太地区当地货币计算)的速度增长,其中公司在中国的销售额有望达到约23亿欧元(约25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30%。这也将是博世在中国连续第四年取得强劲的增长。
在中国取得如此完美的业绩是与博世公司的中国战略分不开的。菲润巴赫介绍,博世的发展目标与中国“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很吻合,而博世的“科技成就生活之美”也并非只是一句口号,而是由公司经过实践并应用到集团所有领域业务的行动。致力于创新,尤其是在节能、环保、增效方面的创新,是博世多年来立于世界供应商前列的公开秘密。菲润巴赫指出,即使在当前经济形势很不景气的环境下,博世也不会大幅放缓研发的投入。他说:“过去20年我们的研发投入很稳定,在汽车领域一直保持在销售额的10%左右。博世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研发。”
据博世公司提供的数据,截至2007年,博世集团已经在中国投资约10亿欧元,并计划于2008年到2010年的三年期间增加投资8.5亿欧元;到2009年初,博世在中国的员工数将仅次于德国,达到2.3万名,其中约1350人属于研发人员。“在中国,博世同时也是一家中国公司。”菲润巴赫强调:“没有在中国的高速增长,博世不可能在亚太市场取得如此好的成绩。”
谈到未来三年博世在中国汽车领域的发展规划,菲润巴赫表示,针对柴油汽车的国三排放标准,博世将进一步扩大在无锡的产能,该基地的柴油共轨系统产量将从2007年的10万台增加到2010年的140万台;同时,配合将于2010年实施的国四排放标准,公司新的匹配项目也已经启动。
菲润巴赫说:“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创新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各种解决方案必须考虑成本的有效性。博世将与威孚深化合作开发低成本的共轨系统,就是要通过研发和生产的持续本地化,系统地降低成本。”
10-20·2009年北京国际客车及零部件展览会将办 10-20·着眼“绿色” 博世持续加快本地化进程 10-20·商务部打造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国家平台” 10-18·博格华纳双离合器技术提高宝马M3换挡性能 10-18·合资项目遇尴尬 康明斯绝地反击 10-18·内燃机行业的标志性企业 潍柴动力这十年 10-18·Astrata为壳牌提供车载监测系统 10-18·PPG收购邦尼汽车修补漆业务 10-18·人性化汽车座椅空调系统亮相京城 10-18·法士特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方案通过评审 10-17·稳健发展 我国已成最大轴承生产国之一 10-17·“柴油机超低温智能启动装置”研制成功 10-17·玉柴喜获“2008泰国最受欢迎的发动机品牌”荣誉 10-17·米其林将率先在全球销售工程机械轮胎电子监控系统 10-16·普利司通F1日本站战报(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