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胶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扑面而来的是和谐与温馨。窗明几净,整洁有序,电脑屏幕上不停地显示着各项审批流程图。业户在有秩序的排队办理业务,工作人员正在快速利落的服务,耐心细致的解答业户的疑问。整个窗口充满了忙碌而又和谐的气氛……
交通行业要保持持久的先进性和更高的文明程度,就必须培育和打造一批能树得起、叫的响,引领行业发展、树立行业新风的品牌。政务“阳光窗口”就是胶州市交通局近年来创建的一个审批服务品牌。遵循“依法行政,高效便民”的服务理念,全力打造自己的阳光服务品牌。
立足“以人为本” 打造品牌团队
胶州市运管处过去每个科室都有受理、评审、办证、监管的职能,业务比较分散,流程比较烦琐,有时办理一项业务就需要跑好几个科室,因此效率比较低,社会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自从2001年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以来,把原来的32项交通行政审批压缩到12项,并将所有审批项目纳入该市行政服务中心交通窗口统一办理,实行“阳光”服务,真正使行政服务审批由“管理型”变“服务型”,切实方便业户群众。对传统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理念进行创新,通过阳光透明高效作业,实现权力行政向责任行政的转变。
运政服务窗口要成为运政业务的阳光通道,最重要的就是“以人为本”。服务质量的提高离不开队伍素质的强化,因此市交通局选拔文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服务人员到窗口工作;并选派人员外出学习深造,逐步造就成了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技能精、道德风尚高的行政审批队伍。进驻窗口以来,工作人员始终坚持“业户不走,人不离岗,业务不停”的原则,竭尽全力为业户服务。窗口业务量平均每天都在100件次以上,最多的一天达300多件次,所有工作人员都能做到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实践“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承诺制度,始终做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
确立工作规范 提高服务效率
实现工作的规范化是提高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市运管处对现有业务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窗口设业务受理岗、材料审核岗、证件办理岗、车技维护岗,每个工作区都实行A、B角工作制。每项业务从受理开始,实行流水化作业,由承办人对全过程进行督办,包括承办业务的基本信息、科室勘验意见、主任办公室研究意见以及各岗位的办理情况,保证该业务依法按时办结。同时,他们对所有综合业务档案建立电子档,实行动态、集中管理,使各运政业务档案的归档程序和标准进一步规范化,保证许可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及保存的连续性、完整性。
同时交通窗口坚持“从严治岗”方针,出台《岗位责任制考核办法》等20多项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规范化、岗位职责明细化、考核奖惩时效化的岗位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进行细化分解,每季度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行政管理、业务工作、精神文明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实行行政岗位定期轮换和专业技术职务竞争上岗制度,激发了工作人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创新工作思路 加强信息化建设
服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市运管处始终把便民服务当作第一要务,以窗口为服务载体,创新服务理念,先后实行了“阳光服务、亲情服务、便民服务卡”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让服务成为艺术”这就是交通窗口在新的一年里要做到的。原本的理念就是按时、按质给业户办好审批业务,现在不仅要办好,而且要让他们了解审批的法规和流程。
同样在服务台,有问必答地坐等业户来咨询是服务,主动给业户解释法规和提供方便办理方法也是服务;帮业户查电脑、问同事解决疑问是服务,各方面业务知识都熟悉,张嘴就是办理流程也是服务;对业户的困难深感同情是服务,不计回报地为业户加班办理也是服务……不同的服务体现了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展现了他们对工作的精益求精。
运政管理要实现高效便民、阳光服务,必须有科技信息技术做保证。近年来,市交通局共投资30多万元,加强软硬件建设,加大运政信息化建设力度。去年投资20万元购买了21台电脑,采用ADSL专线接入,将全市15个基层科室形成网络互连,今年又投资10万多元更新了窗口的软硬件设施,使交通行政审批系统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网办公。实现了运政业务网上办理、网上监督、信息共享;政务公布、车辆缴费和财务票据等智能化管理。
交通行业是文化汇流、文明传播的窗口。公众通过交通窗口,看到的是整个行业的文明程度,感受到的是交通行业主管部门和从业者的管理与服务理念和水平。运管部门在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文明创建是一个永恒课题,寓管理于服务也是一个永恒课题。如何做好这一课题,需要一代一代“运管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