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这在李昆学的报告中只是一句话;但是这简单的12个字却将为我们的出行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事实上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期工程已经开始筹备,市政府对一期工程的投入超过了3000万元。”在镜头前,市交管局局长李建伟掩抑不住兴奋之情。他承认目前我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科技含量不高,很难达到快速反应、精确处理的标准。“比如说深夜12点我开车沿人民南路经过跳伞塔路口,一环路方向明明没有车辆通行,但只要信号灯还‘红’着,我就必须无聊地等待。”李建伟说,成都的交通管理系统目前还只能根据相应时段设定红、绿时间,这个时间一旦设定就无法更改,事实上影响了市民的出行效率。很显然,这种管理系统将无法适应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
这种状况将被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颠覆。在加拿大,支线和主线交汇的路口一般都有信号灯,只要支线没有车辆通行,主线上将一直大开绿灯;而如果支线有车辆驶近,感应系统会在几秒钟内把信息传入电脑,并立即在信号灯上作出反应。而这一切也将很快在成都成为现实。
李建伟告诉记者,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组织系统、指挥系统、监控系统三大板块,将分成3期建设,预计将在3—5年内全面建成。届时系统将兼具盗抢车自动识别功能:路面车辆的车牌信息被监控头记录之后会在5秒内传输到指挥部门;在交管局的指挥室,全成都的交通状况、车流量都会实时反映出来,每一名交警都可以通过GPS实现精确定位。
这是什么概念?“如果有人驾驶盗抢车经过红照壁,也许还没开到锦江宾馆就被交警拦下了!”李建伟透露,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建设不仅局限于中心城区,郊县也被纳入了设置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