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走向世界,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也一定要走向世界。玉柴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否跟上潮流
11月7日上午9时左右,南国冬日暖阳灿烂照耀下,四五位高鼻子老外走进了玉柴集团的动力大厦。下午,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设计师冯静博士说,这些外国友人来自著名跨国公司博世,专程来商讨联合开发事宜。
“2003年,我们由老总率队去博世总部,想同他们做联合开发,得到的答复是公司内部未立项,不能做。我们被礼貌地拒绝了。如今他们可是主动找上门来的。”重庆人冯静快人快语地说道。
就像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令世界震惊一样,快速成长的中国企业也让跨国公司迅速改变策略。从2001年开始,连续6年,玉柴柴油机产销量保持两位数高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敏感的跨国公司从玉柴远远超过行业水平的发展速度里嗅到了什么?
“玉柴已经成为国内惟一具备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企业。这个市场我们不会拱手相让了。”
“我们已经和俄罗斯最大的汽车厂俄罗斯汽车装配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明年将给他们供应5~10万台YC4W-1.22L欧Ⅲ柴油发动机,样机已经提供了。”玉柴4W发动机是国内最早开发设计的微轿柴油机。冯静提供的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击中了玉柴战略部署的两个重要靶心:开拓海外市场和发展轿车用柴油发动机。
“目前我们的出口不到全年销售额的5%,2010年要把这个数字提升到20%。”11月8日上午,玉柴董事长晏平在自己宽敞的办公室里,充满激情地描绘玉柴的未来: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是位居国内内燃机行业榜首的玉柴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而产品市场国际化,只是玉柴国际化的内涵之一。
此前的两个整天,玉柴所有高管“闭关”讨论战略问题,这次讨论被晏平称为是“第一次认真研究集团战略”,而拓展海外市场和发展轿柴的方向已确定不移。
“今年海外市场销售目标定为2.5万台,至10月份已完成1.8万台,同比翻了一番,最终肯定能够突破目标。”玉柴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吴其伟透露,规划中,明年海外办事处将由现在的5个增加为10个,计划销售5万台。
国内市场早就已经国际化了。在北京公交欧Ⅵ发动机竞标中,玉柴两度中标共1050台,是惟一的国产品牌,将和另外一家国际知名发动机企业一起,为北京奥运提供“绿色动力”。
“中国的制造业一定要走向世界,中国汽车和零部件也一定要走向世界。玉柴的问题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否跟上潮流。”儒雅的玉柴工程研究院院长卓斌的这一观点,可作为晏平关于战略问题论述的注解。
国内企业已经在卡车、客车、工程用车上成功拦截了国外发动机厂,但在轿车市场上,几乎毫无建树。玉柴结合自己的优势,发现了轿车用柴油机这个市场空白点,“我们从2003年就开始动作了,去年成功投放了中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轿车用柴油机,玉柴已经成为国内惟一具备轿车柴油发动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企业。这个市场我们不会拱手相让了。”喜欢电视剧《亮剑》的晏平,言谈中也透出李云龙式的自信、果断和煽动性。
“善弈者谋事,不善弈者谋子”。晏平善弈,在发动机领域,除了涉足轿柴,更已着手布局“混合动力”:“我们已经成功研发了城市客车型混合动力,一旦市场成熟,我们就进入,制胜法宝依然是领先的技术。”
除了发动机,小型挖掘机是玉柴集团的第二大业务板块,其中最关键的部位是液压系统。“年底我们就会把国内最好的做液压系统的公司收购了,并和国际顶尖企业开展技术合作,最终目的是要能做出自己的液压系统。否则,受制于人,永远做不大。”此前,在大连就做成国内第一个铁路上市公司、又到香港上市的广深铁路任过职的晏平,成功运作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汉鼎亚太的4500万美元入股玉柴工程机械公司,玉柴机械将择机上市。
“自1994年上市融资后,玉柴股份再无资金进入,发动机生产能力从每年5万台发展到年产近40万台,厂房、设备完全靠自我积累,以致目前每台发动机仅财务成本就高达300元,这个状况一定要改变。”对于资本市场,晏平的目标肯定不仅仅是走出“金股困局”。
到10月,玉柴集团营业收入已达到147亿元。“3年再造一个玉柴”,即2008年实现集团销售收入200亿元目标已是囊中取物。晏平的长袖舞动在资本市场,目标直指把玉柴打造成拥有知名品牌的跨国企业集团。目前,这个创建于1951年的集团,旗下有37家全资、控股、参股子公司,员工16000人,总资产116亿元。
“只要去做,每个企业都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从产业链低端向上攀升的可行路径。”
世界是平的。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就是争夺资源配置权。“中国企业要做强做大,走国际化道路是必然的选择,拥有自己的技术是背后的支撑。”晏平的语调变得激昂起来,“玉柴的这个发展过程,折射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过程。”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制造中国经济奇迹的同时,也饱受处于产业链低端之苦。
符合欧Ⅲ以上排放标准的发动机,必须要使用电控系统,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供应商,整个市场被几个国外厂商控制。“有厂家希望我们提供欧Ⅳ发动机,但国外公司提供的电控系统就那么多,而且指定了只能用在北京和杭州公交项目上,我们无能为力。”采访中冯静无奈地说。
玉柴做的是发动机整机的设计开发,博世是发动机燃油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供应商之一。“国外做了几十年,技术积累非常丰富,赶上很不容易。”尽管如此,玉柴一直都在注意培育国内供应商,同时也培育自己的创新能力。
“技术上难不难不是重点,关键是要去做,去积累。”这是卓斌一贯的关于自主创新的主张。“我们先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然后再从几个点上去超越。”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留学英国的卓斌便开始接触当时最先进的内燃机电控技术。回国后,第一个项目又是玉柴提供的,所以当玉柴前瞻性地决定发展电控技术,请他选择在上海交大做还是来玉柴做时,时任上海交大首席教授的卓斌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落户玉柴,还把半个研究所的力量都带来了。
在中国这个快速发展的市场中,以最快的速度从国外合作厂商得到产品,形成生产能力,迅速占领市场,并轻松获取利润,这是资本的理性选择。于是,大多数发动机厂家都搞“交钥匙”工程,即向国外厂商定制产品,人家设计完成后,连图纸带样机一并交付,中国厂商照图生产就是。
玉柴采取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式:把国外公司定义为硬件供应商,发动机的设计开发由自己独立完成,为此,玉柴电控部的技术人员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匹配标定技术的确定。
那段时间,除了经常通宵加班外,他们还两度到中国最北的漠河,在零下30摄氏度的环境中完成耐寒试验。“吃苦并不难,最大的困难在于公司要承担失败的风险。当时可是没有几个人知道全部标定是什么。”卓斌回忆说,公司面临实实在在的压力:委托国外公司做匹配标定,仅一个车型的费用就上千万元,没有整车厂做依托的玉柴,产品线丰富,在这个上面的投入将是天文数字,竞争力肯定要被削弱;自己做,有可能失败,一年的时间,损失无从追回。
当然,卓斌的团队没有让人失望,玉柴成为国内惟一一家可以独立进行整车电控集成和标定的厂家。没有整车厂做依托的玉柴,由此可以向任何一个整车厂提供优秀的整车匹配服务,并实现整车厂的个性化、菜单式功能要求,竞争力陡然增强了很多。
“像这样的产品集成创新对玉柴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只有完成技术创新,掌握一批原创性的专有技术,拥有最关键的核心技术,企业才能不败。”为此,卓斌他们还开发了电控柴油机硬件在环仿真系统:先在计算机上设计一个整车模型,控制器、发动机、整车形成一个闭环,除控制器是实物运行外,其余的全由计算机模拟,使发动机就像在整车中实际运行一样。
“说起来很简单,其实难度很大,要想通过这个环节了解控制器,必须做到整车模型绝对精确。”玉柴是国内柴油机行业中惟一拥有这一技术的厂家。
“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后,我们还选择从控制器上突破,实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卓斌介绍,通过两个863项目,玉柴建立了控制器方面的技术能力,明年底就能拿出样件。
“这就意味着我们接近了国外公司最核心的技术秘密。有了自己的控制器后,就能为用户匹配人性化的发动机性能。受制于国内机械加工能力的影响,国外公司供货能力不足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影响将大大减少。”
从卓斌平静的描述中不难发现,尽管国外大公司已经形成技术垄断,但中国企业依然能够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技术消化,集成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技术能力和制造能力,从点上突破,开发出自己的原创性专有技术。
“中国制造”怎样变身“中国创造”?“只要去做,每个企业都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从产业链低端向上攀升的可行路径。”晏平信心满满。
一个岗位离不开你并不是件好事,“提拔机会来了,因为你走不开,机会就会和你擦肩而过。”
就这样,沿着自己的技术路线,玉柴总能走在前面:在国内绝大部分发动机产品还在升级欧Ⅰ的时候,玉柴已经全面完成达标欧Ⅱ并率先推出国内第一台达标欧Ⅲ的发动机,比同行整整早了三年多;其它发动机厂刚刚开始推出欧Ⅲ产品时,玉柴的欧Ⅲ产品已经大批量使用;2006年,玉柴满足欧Ⅳ排放标准的发动机面世,标志着玉柴在技术上已经同步国际,领先国内;今年3月,玉柴低排放电控柴油轿车开发与关键技术攻关项目通过了国家科技部的验收。
正因为有了这样一个玉柴集团,广西玉林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独立柴油发动机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中小型工程机械生产出口基地。但是,玉林依然只是一个通火车的偏远城市,没有机场,文化娱乐设施缺乏。
可是,就是这样的地方怎么能够聚集业内顶尖人才?“玉柴不会让人一见钟情,一旦了解却会深深爱上。”这是主管人力资源的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助理谢裕强的名言。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来玉柴是因为这里待遇好。”在玉柴发动机一厂总装生产线上,一位来自广东的普通工人的大白话也是大实话。谢裕强到各地“抢人”时从来都要强调:“玉柴的收入是行业里最高的。”晏平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数字:“玉柴的工资成本要高出行业水平的20%,关键岗位还要更高。”这应该算玉柴为地处偏僻而不得不付出的额外代价。
“为了留住人才,玉柴能够给房给车。当其它企业能给得更多呢?再加上地理位置有优势呢?”谢裕强有些忧虑地说。
技术中心的叶双超、李楷、杨群都是2005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一致的看法是“来玉柴能学到东西,可以自己做设计图,如果工作只是在别人的图纸上修修改改,看图安排生产就太没有意思了,企业也要有自己的人格。”
3位小伙子的这种感受,契合了卓斌、冯静等专家们认同的事业观。卓斌说,玉柴坚持发展民族品牌,倡导自主创新,给技术人才搭建了一个施展所学知识的平台。强调创新性,使很多工作都是行业内领先的;强调实用性,创新成果很快就能转化成商品,出现在市场上,这样既满足了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产业报国的思想,又带来很强的成就感。“这应该算是玉柴最吸引人的地方。”
这样,企业的发展观与个人的发展观吻合起来,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时还能得到足够的养家之资,大家自然就“老马恋栈”了。
可是,事业留人,必须给出足够大的发展空间,否则,出现事业天花板,人才流走必不可免。今年7月,玉柴成立了企业工程研究院,目标是建成世界顶级内燃机研究院,最终挺进世界前五强。
“我们的能力建设规划要从发动机扩展到与汽车相关的所有产品。”卓斌说,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推进,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保持人才激情,用长效机制留住人才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因此,在研究院这个“玉柴的特区”里,将实行技术人员持股,研究院将建在南宁。晏平说:“这是玉柴在企业研发体制和研发机制上的一次革新,将对今后的发展起到更加强劲的推动力作用。”
研究院有科研人员360人,其中博士18人,硕士56人,高级工程师2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3人。就这样,通过做大事业平台的方式,部分解除了谢裕强的忧虑。
玉柴留住人才并使之保持激情还有一个诀窍,就是“打通向上的台阶”:让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得到肯定,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平台。
不言而喻,大学毕业生机会相对多,但非大学生在玉柴也有机会。二发厂机加工的江明德,是一位技校毕业生,现在做代班。他工作努力,认为多学习技能,机会就会多,并且看到了“公司为每个人的攀升都创造了条件,比如,工段长只能从班组长中产生。”
然而,管理岗位总是有限的,而且还有的人就喜欢搞技术,不愿做管理,“向上的台阶”怎么覆盖这些人呢?铸造厂厂长梁成振有自己的招:“没有岗位有待遇”,即给这部分人另外加一个和管理岗位相当的系数。
强调个人能力,提供平台的同时,玉柴也花功夫培养人才,比如给大家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玉柴培训中心主任万声兰介绍,每个到玉柴的人,就知道自己处在哪个位置,有几种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了达到目标位置,需要具备哪些能力,若有欠缺,公司肯定提供相应的培训课程,参加即可。
最近最受追捧的培训课程是配合公司的海外拓展战略开设的商务英语培训。刚被“挖”来的全面预算管理专家王炜,就参加了11月10日考口语的那期培训。“我来了3个月,已经参加了3个培训,其它两个是内燃机系统培训和关于排放问题培训。这个课补得及时有针对性。”来自广州的王炜对此赞不绝口。
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平台,玉柴的师傅们不怕“带会徒弟饿死师傅”。
玉柴的“蓝领宝贝”,冷加工厂维修中心机械师曾显林,60多岁了,是位高级技师,他就认为“师傅不会等着你来追上的”,师带徒是一种双赢,互相学习,大家都有提高。
梁成振的观点颇有代表性:不教会徒弟,师傅就不能进步。他说,一个岗位离不开你并不是件好事,“提拔机会来了,因为你走不开,机会就会和你擦肩而过。”
12-5·明年底安徽省旅游客车全部装上“千里眼” 12-4·米其林成为阿斯顿.马丁亚洲杯赛事单一轮胎供应商 12-4·大客新骄—玉柴6L发动机受客户好评 12-3·伊顿混合动力系统亮相2007必比登挑战赛 11-30·米其林沈阳轮胎有限公司荣获“履行社会责任贡献突出奖” 11-29·锡柴厂成立客户服务中心 11-29·米其林东京红色指南首版发行(图文) 11-28·盘点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 11-28·福伊特液力缓速器护航西汉高速客运线 11-21·米其林:致力于成就更卓越移动性的制造商 11-16·发展不忘回报、普利司通争当称职公民 11-15·玉柴奋力冲刺“百亿”销售大关 11-13·福伊特自动变速箱贡献中国BRT发展 11-13·玉柴发动机YC6L服务十七大凸显优势 11-6·走进重型货车和大型客车的变速器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