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刚才,正霖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正霖同志围绕做好“三个服务”的目标与要求,肯定了近年来道路运输工作取得的六个方面成绩,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六个不适应”问题,强调了要充分发挥道路运输业比较优势,着力提高“五个能力”。希望大家按照报告的要求抓好落实。借此机会,强调四个问题。
一、要不断深化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道路运输工作是交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事业发展很快,实现了从计划安排向市场运作、从能力短缺向基本适应的重大转变。进入“十五”以来,各地交通部门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适应人民群众出行需要的愿望出发,加强了对运输工作的领导,道路运输的供给能力、装备水平、服务质量、安全状况和法制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作出了应有贡献。
但是,时代发展了,情况变化了,要求提高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还有许多方面不适应。要深刻把握时代发展、情况变化、要求提高的脉搏、规律和特点,深化认识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重要性、紧迫性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首先,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是交通部门的职责所在。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繁衍与社会发展的四大基本需求。解决“行”的问题,需要公路、铁路、水运、民航等综合运输体系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但道路运输的作用是基础性的。保障人便于行,实现货畅其流,是交通部门最基本的责任,也是交通部门必须完成好的重要使命。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道路运输具有覆盖范围广、通达程度深、机动性强的比较优势,既是一种独立的运输方式,通过干线公路发挥“大动脉”的作用,又为其他运输方式提供集疏运服务,通过支线公路起到“微循环”的效果。所以,道路运输是综合运输的骨干力量,其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成为社会和人民群众检验交通工作的重要尺度。道路运输管理水平上不去,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得不到满足,重点物资运输得不到保障,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其他工作即使做得很好,我们的工作绩效也会大打折扣。有的同志反映,当前,行业竞争力在下滑,在运输能力快速增长的背后,存在着运输管理较为粗放、市场不够规范、服务质量不高、安全形势较为严峻等问题。道路运输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已由供给不足转为运输效率、服务质量不高,与社会不断增长的高品质运输需求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原因是发展方式粗放和管理水平不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转变道路运输发展方式,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既现实又迫切地摆在我们交通部门面前。
第二,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是实现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修好路、架好桥,仅仅是交通工作的一部分,发展好运输则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建设打基础,运输出效益。运输要以建设为依托,建设要以运输为归宿。发达的公路网络,是交通部门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基础设施,而高质量、高效率和安全的运输服务,则是交通部门服务社会的终端产品。没有公路建设的发展,道路运输就失去坚实的支撑。反过来讲,公路基础设施的经济社会效益,也只能通过运输的发展来体现。运输管理上不去,过去、现在和将来投入巨资建设的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以及农村公路网络,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很难充分实现。因此,坚持“路运并举”的方针,实现公路建设与道路运输的良性互动,促进公路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交通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体现,也是管理水平提高的检验标准。
第三,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是落实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道路运输联系生产和消费两个环节,既是面向生产的服务业,又是面向民生的服务业;既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需要加快自身的发展,又为其他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运输支撑;既面对着其他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又有着加快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发展服务业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以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为突破口,推进交通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进一步提升道路运输发展质量和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决策的实际行动,也是开创道路运输发展新局面的重要举措。
二、要始终把搞好安全作为提升道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永恒主题
始终把搞好安全作为提升道路运输管理水平的永恒主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时时事事处处,我们都要以对人民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安全管理作为交通第一位的工作抓紧抓好。
在安全管理上,除水上交通外,交通部门还要保障交通基础设施的使用安全,并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道路交通安全的有关工作。针对当前交通安全状况和实际,要特别注重抓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采取坚决措施,防止发生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事故。安全、便捷、通畅的道路运输,必须要有安全的交通基础设施作保障。要高度重视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桥梁、隧道作为控制性工程,更是安全监管的重点环节。针对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公路桥梁的安全问题,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8月29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专题研究和部署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目前,各地正在抓紧落实8月17日部召开的加强公路桥梁建设使用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开展排查活动,由部领导带队的5个督查组对这项工作进行了重点督查。最近,我和督查组的同志分别到山西、广东、海南进行了现场调研。总的看,各地领导重视,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目前,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3万多座,其中特大桥1036座(占0.2%),大桥3.1万座(占5.8%),中桥12.1万座(占22.7%),小桥38万座(占71.3%)。从桥梁的承载能力看, 1970年以前建成的桥梁有6.1万座,设计允许最大车重15吨;1970—1980年间建成的桥梁有5.8万座,设计允许最大车重20吨;80年代以后,桥梁设计允许最大车重提高到30吨;从90年代开始,在高速公路和部分一级公路上,桥梁设计允许最大车重提高到55吨,其他公路桥梁的设计允许最大车重仍为30吨。
经过几十年的使用,部分老旧桥梁已经达到或超过了设计使用寿命,还有一部分桥梁在当前重载交通的长期辗压下,提前达到了使用寿命。特别是最近几年出现的非法生产、改装的超大超重车辆,对桥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在山西调研时了解到,该省19.6万货车中,总重超过55吨以上的占30%,总重超过100吨以上的占到10%。山西省108国道上的一个交通量观测站的监测数据显示,该路段24小时内通过的6600辆货车中,车货总重50—100吨的达2024辆(占31%),超过100吨的竟然达到662辆(占10%)。从对近几年桥梁事故的原因分析看,车辆严重超限超载成为桥梁安全的最大隐患。
桥梁安全对运输安全影响很大,一旦出事后果十分严重,社会关注度高。各地交通部门一定要确保桥梁安全,采取坚决措施,严防死守,防止桥梁垮塌事故再次发生。一是要组织开展好以桥梁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排查出安全隐患突出的危桥,要安排专人严防死守,一旦出现险情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车辆和人员安全;二是要加大治超力度,严禁重量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过桥,特别是坚决禁止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超限超载车辆上路过桥。最近,华北五省(区)准备联合发公告,全面禁止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超限超载货车上路过桥行驶,各地也要积极向省级人民政府反映,及时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三是要继续组织开展好公路危桥改造工作,从明年开始,部将加大对危桥改造工程的投入力度,各地要积极落实配套资金,力争在3年内基本消灭国省干线公路上的所有危桥、县道中桥以上的危桥以及乡道大桥以上的危桥;四是要积极协调发展改革委、工商等部门,认真贯彻《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1589-2004)强制性国家标准,从制度上规范车辆生产和改装行为。部已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工商总局达成初步共识,严禁企业生产、改装七轴及以上和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车辆。各地运管机构要严把营运车辆准入关,对七轴及以上和总重超过55吨的非法车辆不予发放营运车辆手续,对从事此类车辆营运的从业人员,吊销资格证。
第二,落实好“三关一监督”职责,防止发生道路运输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这些年,在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道路交通安全基本实现了从高发到基本遏制并逐年下降的目标。但是,道路运输是高风险的行业。从发达国家交通安全发展规律来看,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正处于交通事故高发阶段。在道路运输行业中,影响和制约安全生产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诱发交通事故的因素依然较多,保障运输安全的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对交通部门来讲,抓好运输安全、防止发生群死群伤安全事故主要是落实好“三关一监督”(三关,即把住运输企业的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的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的从业资格关这“三个关口”,搞好“汽车客运站场安全监督”)职责,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安全发展。没有运输安全就没有运输效益,没有运输安全也谈不上运输发展。只有走安全发展之路,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才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壮大打下良好基础。二是坚持预防为主。事前多花些精力和财力来预防事故的发生,可以避免事故发生后花十倍百倍的精力、财力去善后。要把安全制度、责任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上,切实加强源头管理,把工作做到前头,消除麻痹心理和懈怠情绪,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三是坚持打牢基础。基础工作到位了,安全事故发生率就可以大大降低。要强化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和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从业人员,增加安全投入,普及安全设备,搞好安全检查,查堵安全隐患,夯实安全基础。通过严抓细管、严密防范,力争不出事故、少出事故、不出大事故。
三、高度重视和切实推进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去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4月27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节能减排电视电话会议,温家宝总理亲自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强调要把节能减排作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重点,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国务院还成立了领导小组,对节能减排工作实行责任制和问责制。部党组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交通行业节能工作要点,发布了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启动了节能减排专项行动计划,选定了20个典型示范项目,工作进展总体是好的。
推进道路运输的节能减排,对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交通运输业(包括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消费总量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7.4%左右,但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能源消耗的品种看,2004年交通运输业消耗的油品约为8207万吨,其中道路运输占54%左右,水路运输占21%左右,航空运输占11%左右,铁路运输占10%左右。进入“十五”以后,交通行业用能增长较快,道路运输能源消耗总量年均增长8%左右。单位能耗相比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载货汽车油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1倍,能源利用效率、主要耗能设备效率等指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如果车辆的利用效率提高一些,空驶率降低一些,对缓解能源的短缺矛盾也是不小的贡献。
与此同时,还要看到节能降耗是提高道路运输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提高效益,首先要降低成本。在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人工成本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减少物质资源(包括能源和其它物质资源)的消耗成为企业降低成本的最主要手段。我国现有营运车辆810万辆,通过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和车辆的实载率,如每辆营运车辆每天节省1升油,全国一年就可以节约燃油235万吨左右,全年可节省燃油成本138亿元左右。在道路运输行业节能降耗大有潜力可挖。
推进节能减排,要围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高管理水平,从解决“人的不节约行为和物的不节约状态”入手,采取综合措施。
一是提高驾驶员的节能意识。驾驶员的节约意识和驾驶技能对节能效果影响很大。据国外统计,良好的驾驶习惯可节约10%的燃油消耗。要督促运输企业加大培训力度,推广节油经验,改变不良操作习惯,并把节能降耗水平与对驾驶员的业绩考核结合起来,着力解决“人的不节约”行为。
二是加快运力结构调整,促进车型结构向更加环保、更加经济的方向发展。要采取经济的手段,把节能作为重要的市场信号,在养路费缴纳和车辆通行费征收上给予政策优惠,引导运输经营者购买、使用节能、环保、标准化的车辆。特别是要把加快发展甩挂运输作为运力结构调整的突破口,给予政策优惠,切实提高运输效率。要采取行政的手段,完善营运客车等级评定制度和货运汽车推荐车型制度,推广应用先进成熟的节油型车辆,限制淘汰高耗老旧运输车辆。要积极研发适合交通节能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完善节能标准体系。总之,要通过改善装备和科技进步解决“物的不节约状态”。
三是要研究制定营业性客货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测量方法,为建立营业性客货车辆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机制奠定基础。要通过分析研究不同质量的车辆燃料消耗量现状,制定营业性车辆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确立道路运输行业客货营业性车辆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不同时期的限值,形成营业性车辆准入和退出机制中控制车辆能耗的技术依据,严禁高耗能客、货车辆在道路运输行业使用,做好营业性车辆的准入和退出工作,把好道路运输能源消耗的源头关。
四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建立运输企业节能评价指标体系,在线路审批和资源配置上,要给予节能型企业优先权。要通过加强运输组织管理,提高运输的组织化程度,降低车辆的空驶率,提高车辆的实载率。同时,各级交通部门和运管机构还要健全工作责任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发挥典型作用,使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这次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后,与会各单位要立即向厅党组汇报,把会议确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落实到位。
一是主要领导亲自抓。交通部门一手托“两家”。过去,交通基础设施短缺,处于“瓶颈”制约状况,不加快发展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当时情况下,交通部门和领导干部在公路建设上投入精力多一些,是必要的。在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上来,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牢固树立“路运并举,和谐发展”的理念,在提高道路运输管理水平上多下些功夫,抓紧研究涉及运输发展的重大问题,在领导配备、队伍建设、资金投入、政策配套、对外协调等方面给予支持,为道路运输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有些运输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往往不是从事运输工作的同志能够协调得了、能够解决得了的,一把手要在对内对外协调上多一些支持。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我国道路运输市场开放较早,市场化程度较高,经济成份多样,利益关系复杂,涉及部门较多、触及矛盾较深、管理难度较大,需要我们加强有深度、有针对性的调研。通过解剖麻雀,抓住主要矛盾,把握道路运输发展规律和运行规律。要关注运输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关心、支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但不要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要搞“拉郎配”。交通厅(局)长应多听取从事运输工作同志的汇报,多到基层走走看看,多读一点有关运输方面的书籍,成为抓运输的行家里手。
三是持之以恒地抓好政策的落实。一些同志反映,在道路运输方面,现在“鼓励什么不明确,支持什么不具体”,缺乏促进行业发展的强有力政策。这次会上,部里制定了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请大家提修改意见。各地交通部门要结合实际、针对问题,科学制定扶持道路运输发展的具体政策,对看准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下去,持之以恒地抓好落实,确保好的政策取得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交通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重视运输工作、关心运输工作,运输管理水平一定能够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后,强调一下行业的稳定工作。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各行各业的政治责任。道路运输行业社会性强,触及的矛盾比较多,来信来访的量比较大。道路客运车辆挂靠经营、出租车经营权纠纷、运输企业改制、运政执法不规范等都是长期存在的容易诱发不稳定的因素。各地交通部门的领导同志要集中时间、集中精力,组织专门力量,排查矛盾,化解纠纷,定纷止争,不要激化矛盾。同时,还要落实好全国加强公路桥梁建设使用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组织开展好排查活动,抓紧隐患整治,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总之,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同志们,道路运输发展的任务既光荣又艰巨。我们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行业的力量和智慧,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提高“三个服务”能力,努力开创道路运输工作新局面,为推进道路运输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16·高耗能客货车营运将被严禁 好习惯可省10%消耗 10-16·冯正霖副部长在全国道路运输工作会讲话 10-16·[湖北]规范交通执法 竹溪县开展交通行政执法人员换证培训 10-15·[江苏]东海县农村汽车客运站建设 10-10·[湖北]竹溪县交通局注重精神文明建设 10-9·[浙江]仙居设立自备车养路费代征点 10-8·[江苏]黄金周姜堰旅游包车客运量创新高 10-2·[山东]节前措施节日抓 确保公路客运安全 9-30·[浙江]仙居增开县城至神仙居等景区班车 9-28·[江西]浮梁县交通局七项措施备战“十·一” 9-28·[江苏]国庆期间票价不涨 9-28·[江苏]班车“体检” 二成有“病” 9-28·[江苏]姜堰公路客票全省联网 9-28·[江苏]姜堰至溱潼东线部分班次走向调整 9-27·[江苏]灌南客运车辆签定“十一”安全运输责任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