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份的销售额冠军除河南、湖北、海南、青海四地外,几乎全部为金龙集团掌中之物
中国大中型客车业可谓市场繁荣、机遇勃发。2007年上半年,国内大中型客车行业销售量总计为62796辆,相比上年同期的52724辆,增长幅度达到19.1%,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
分析人士认为,如果从增长结构作分析,上半年市场增长主要来源于出口激增。相关数据表明,国内大中型客车企业上半年出口14519辆,同比增加9187辆,几乎相当于行业的全部增量。
尽管如此,相信主流客车企业大家都心知肚明,虽然海外市场方兴未艾,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内市场仍然是客车企业捉对厮杀的主战场。
我最近仔细研究了一下“三龙一通”(大金龙、小金龙、苏州金龙和宇通客车)上半年在国内各地区的销售额,并且作了各地区市场销售额的排名。这个排名过滤了销售金额的数量差异,以纯粹质化的方式排出一二三四,然后观察每家企业在各地区排名的情况。
在这个结果里面,我发现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
首先,宇通客车与“三龙”在国内市场单挑独斗时优势明显。这个结论和今年上半年宇通客车在国内市场的强势地位相吻合。
从地区对比看,东北、华中、西北三地各省份销售排名第一的荣誉尽收宇通客车囊中,华北、华南各仅一省漏网。
从数量上对比看,宇通客车拿下21省,而“三龙”合计只有9省,“三龙”个体与宇通客车的实力悬殊,可见一斑。
宇通客车最大的隐忧在华东市场。因为华东五省(江苏、山东、浙江、上海、福建)被大金龙与苏州金龙分享。在西南双城——成都和重庆,今年也被大金龙力得头筹,但是,强势能否保持,仍有待观察。
其次,“强龙不敌地头蛇”的现象异常突出。比如宇通客车在河南,苏州金龙在江苏、大金龙在福建,全都当仁不让,独占鳌头。大金龙和苏州金龙,虽然在各自主场成功领先,但是优势并不明显。而宇通客车在河南则堪称凶悍,今年上半年的销售额达到4.3亿元,而“三龙”在河南市场的销售额累计居然不到1亿元,差距之大,令人瞠目。
不管是因为地方政府的强力保护政策,或是中洲各界的吾乡吾土观念,都已经使得宇通客车在中原大地获得了极强的品牌影响力和极高的市场份额,“三龙”在河南市场的开拓类似于“陪太子读书”。
第三,销售额排名第一的地区数量多少与国内市场的总销售额高低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宇通客车、大金龙、苏州金龙、小金龙,在上述排名中分别占有21、7、2和0个地区,而这四家企业今年上半年在国内市场的业绩也正好依此顺序排定座次。所以,笔者所尝试的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正好成为观察“三龙一通”市场表现的又一新视角。
第四,回归到“三龙”与宇通客车的竞争。在很多场合,宇通客车指代的是宇通集团的全部客车板块,其中包括了宇通多地的客车事业体。而“三龙”却经常代表单个的经营主体。“三龙”与“一通”之间,其实是三家单个企业与一家企业集团的较量。所以我认为对行业的分析应该基于宇通集团客车板块与金龙集团客车板块之间汇总数据的比较,不然有失客观公正。
当我从这个角度重新整理上述四家企业2007年上半年的销售数据时,结果与之前的结论大相径庭。全国各省份的销售额冠军除河南、湖北、海南、青海四地外,几乎全部成为金龙集团掌中之物。由此可见,在国内市场,宇通客车也远未到高枕无忧、独孤求败的时候。
10-12·恒通BRT炫目登场(图文) 10-12·人才高地撑起海格速度 9-21·海格客车品牌之路:从规模优势向品牌优势跨越 9-19·安凯悄然改变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车格局 9-13·创新和自动化:物料搬运技术发展永恒的主题和动力 9-13·江淮“节油万里行‘我’看‘行’――东北新品行” 9-13·青年汽车揽下5000万元大单 9-13·金龙客车:领跑行业 扬旗鹭岛(图文) 9-13·福田欧V服务中国(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 9-13·海格客车荣登“中国名牌”榜(图文) 9-4·少林向全能型企业转型成功大客车获市场认可 9-4·朴实炼真金 低调写华章――桂林大宇13年脚踏实地求发展 9-4·“星凯龙”龙行伊朗,出口战略迈出关键一步 9-4·金旅客车服务第42届美洲杯足球赛(图文) 9-4·中国客车离“德国品质”还有多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