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零部件“十一五”专项发展规划》(评审稿)日前已完成。有关专家认为,《规划》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正智日前介绍说,“十一五”汽车零部件发展规划由国家发改委指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制定。
《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形成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形成层次分明、比较稳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为汽车工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为把我国建成世界零部件制造基地打下坚实基础。按照规划,2010年,我国零部件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000亿元,其中,OEM配套产值6300亿元;售后维修市场1700亿元;出口4000亿元(500亿美元)。
《规划》确定的技术创新目标是: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产品,提高发动机、变速箱、汽车控制电子等关键总成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2010年汽车轻量化达国际2005年先进水平(降低自重10%左右),2010年研发费用占销售额3%左右。
产品出口目标有:2010年零部件出口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平均每年增长27.5%,争取30%出口产品进入国外配套(OEM)市场,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比例增加,建成一批零部件出口基地。
《规划》还定出一些重点发展产品,这些产品将给国内零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如“十一五”后期欧4排放发动机;混合动力汽车零部件产品;汽油机直喷系统(DGI);柴油机颗粒净化装置;废气再循环(EGR);CVT、AMT、AT、DCT变速器;低地板客车底盘系统;电动转向装置(EPS);轻量化车身(大量用铝、镁、高强度钢等);提高新车安全性,与C-NCAP相关的汽车结构件;儿童安全座椅;行人安全保护装置;用车特殊底盘件;电子、巡航控制系统;电子稳定程序(ESP);电子随动转向灯及LED车灯;车载诊断系统(OBD);柴油机共轨电喷系统;轮胎监测系统;总线技术(CAN、LIN);车身智能控制系统;卫星定位系统(GPS)及电子地图等。
张正智表示,“十一五”期间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另一个商机是,国家发改委正在起草《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方案》。今年10月初,国家发改委已与美国卡特比勒公司签署了意向书,中美将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开展合作。2006年8月,卡特比勒公司在上海临港工业区建立了“亚太制造中心”。
目前,美国从事零部件再制造的企业有5万家左右(用于售后维修市场)。中国未来零部件再制造市场也很广阔,广大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应予以关注。
11-29·江西省两千客车安装“天眼”实施监控 11-26·上柴:在稳步前进中发展欧Ⅲ 11-26·GKN在中国增设新厂谋求持续发展 11-24·确保客车性能,轮胎作用不容小觑 11-24·2006固特异推出全新品牌服务 11-24·陕西法士特变速器角逐客车市场 11-22·中国汽车电子市场07年将突破200亿美元 11-22·四川汽车零件企业首度组团赴美参展 11-21·汽车零部件产业应抓住“国产化机遇” 11-21·外方在汽车零部件领域独资控股趋势明显 11-21·全球第三大零部件巨头麦格纳在华设立实体19家 11-21·中国10月轮胎产量同比增加14%,至3,731万个 11-20·美国对我刹车鼓和刹车盘作出反倾销终裁 11-20·汉鼎顺利入股玉柴机械43%股份 仅用4500万美元 11-20·“梅花”商标终归 东风汽车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