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高端客车版图 斯堪尼亚•海格的幸福加速度!
虽然这是一个开放、共享、合作的时代,但是在实践中,各具特点、位于较高起点的品牌,想要达到平等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却也并非易事。
2006年,有着“公路之王”美誉的瑞典斯堪尼亚,与客车行业的领先企业苏州金龙海格客车,以“非合资仅合作”的模式开启了双品牌战略。
时光来到2019年,斯堪尼亚•海格又将如何进入“后合体时代”?
斯堪尼亚·海格豪华客车工厂
第三种,无间隙的合作
从瑞典到中国,跨越千山万水形成合作的“斯堪尼亚•海格”双品牌,产品从最初的1款A80,发展到系列化8款产品;车型类别从旅游大巴,拓展到公交巴士;年销量从2007年的16辆,发展到2018年销量超过600辆,成为业界唯一成功的“第三种合作模式”。
究竟有何秘诀?
海格客车豪华车事业部总经理郑春辉表示,“斯堪尼亚•海格”当时首创的双品牌合作模式,能够顺利延续至今,恰恰是因为非合资、非转让。“海格与斯堪尼亚的合作,是建立在互信基础上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资本、管理分离,但双方理念达成了一致,实现了相互交融、无间隙工作。”
在苏州工业园区,2016年竣工投产的斯堪尼亚·海格豪华客车工厂,同一楼层,郑春辉办公室旁边不远,就是瑞典斯堪尼亚常驻人员的办公室。无论是产品配套、市场研判、服务跟进,斯堪尼亚与海格客车都可以随时进行沟通,既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
这间工厂本身,就是双方更深度合作的见证。
2016年,“斯堪尼亚•海格”双品牌客车从生产线升级到一间工厂,年生产能力由过去的400辆提高到1000辆、品质管控得以加强,新工厂的投产掀开斯堪尼亚与海格客车携手共进的崭新篇章。
海格客车豪华车事业部总监郑春辉
带你飞,跟上中国速度
进入合作新阶段,做客车更专业的海格客车,让原本迭代升级周期较长的斯堪尼亚,逐渐赶上了“中国速度”。“斯堪尼亚•海格”近两年相继推出T50、A50、窄体统领以及CL120、CR120公交车。
“客车客户的需求非常多样化,肯定会影响产品开发、成本和制作周期,而高效应对用户需求并控制成本、柔性生产,这是海格客车多年深耕客车行业的优势所在。应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合作,双方相互影响,海格客车也潜移默化了斯堪尼亚。”郑春辉说。
最具特色的案例来自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
2018年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120辆“斯堪尼亚·海格”客车为两岸三地人民提供通行服务。海格客车也成为唯一为港珠澳大桥提供巴士接驳服务的国内客车品牌。
三地政府共同出资兴建的大桥,三地共同组建的巴士运营公司,对车辆的需求集合了三地的不同法规、运营习惯和特点。沟通环节长、考虑因素多、过程反复修改,即便对于“斯堪尼亚·海格”客车这样的客车行业最顶级团队来说,同样是一次“非常规”的“极限挑战”。
在高端客车领域,能够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达成从项目确定到车辆交付,这让郑春辉深感自豪。“这么难、这么高的定制化要求,对于研发、生产和供应商体系,都是一次难忘的挑战。再次证明了我们真的是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
只要有客户需求,就能做到顶级。这就是中国客车、海格客车所体现的中国制造实力。
服务港珠澳大桥的斯堪尼亚•海格巴士
走更远,全球化布局
无论是技术的创新性、产品的高端化,还是生产的复杂性、交付周期的紧迫性,港珠澳大桥穿梭巴士无疑是当前中国高端客车研发制造实力的一次完美展示。拿下了这块高地,斯堪尼亚·海格得以重回香港,并起到良好示范作用,将撬动公交、客运、校车等更多市场。
“回归产品、回归到商业本身,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与客户、合作伙伴实现三方共赢。”郑春辉认为,斯堪尼亚严谨的品质理念,开放的合作态度,以及分享化全球服务资源,都让海格客车受益匪浅。同时,基于海格客车优秀的整车制造能力,以及对客车市场的深刻理解、对客户定制化的高效响应,斯堪尼亚也重拾了对全球客车市场的信心。
与斯堪尼亚联姻,不仅让海格客车在整车制造上向欧洲标准靠齐,也收获了来自全球各地高端客户的认可。双品牌的互动推广解决方案,助力海格客车品牌的不断向上突破。
如今,斯堪尼亚·海格客车已远销英国、比利时、德国、澳大利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近4000辆,占据了中国高端客车出口海外的绝大部分份额。
郑春辉表示,从统领客车90%面向欧洲到更多车型面向全球,特别是高端公交市场发力,2018年,斯堪尼亚·海格客车已经初步完成了全球布局。“2019年,我认为很有希望实现‘小丰收’。”
考虑到全球城镇化带来的公共交通发展,高端市场虽然增幅变窄,但还是保持稳定增长。结合双方品牌及性价比优势的斯堪尼亚·海格客车,确实应该更有信心。
2019年,也会是斯堪尼亚•海格的一个“开发年”,会有更多面向全球市场的细分车型问世。一切,都在计划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