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规划打响发令枪 市场不是试验场

2012-07-18 10:45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行业期盼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于本月9日发布。自2009年首次发布征求意见稿以来,该《规划》几经讨论和修改,它的出台,意味着政策制定部门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推广模式等一直争议不断的问题上终于达成统一,各项产业政策的目标及产业发展路线逐步明确,同时也为众多行业企业在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的新一轮竞争打响了发令枪。

    政策驱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箭在弦上”

    目前,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前夜,由研发向真正的产业化迈进的过渡期。

    2012年作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年份,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据了解,目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主要用于公交、出租车等公共交通领域,如近日重庆正式投运的95辆宇通LNG客车便是用于从市中心至各个辖区的城际客运。“《规划》出台后,财税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和标准体系、准入管理制度的完善,对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发展非常有利”,宇通节能与新能源产品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而且随着购买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配套的充气、充电设施将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网络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增速将更上一层楼。”

    近期密集出台的产业扶植政策无疑是对汽车工业发展打了一剂强心针,政策“组合拳”的连续出击必将带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的转型与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必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业内访谈:决不能“为抢市场而赶工期”

    随着《规划》出台而开启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众多厂家都渴望能从中分得一块蛋糕。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技术含量比较高,在初始发展阶段难免会出现偏差,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因此,厂商自己的产品测试和检测就显得格外重要。

    面对巨大的利益诱惑,企业们是否能够HOLD住?是否会因为急于抢占市场而加快产品上市的步伐?厂商又该怎样去开拓这一片广阔的行业蓝海?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业内专家。该专家表示,“如果厂商一味的急于将产品推向市场,就容易在产品性能保障方面松懈神经甚至降低标准,而一旦让不够成熟的产品流入市场,肯定会损害客户利益,对厂商自身来说也是得不偿失的。在国外,汽车新品投放市场前,生产厂家从产品设计到样车出来,再到产品下线,都要反反复复地做试验,绝不敢将带着问题的产品推向市场”。

    “尽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广阔,但决不能为了抢占市场,放弃对‘质’的追求!踏实做好车,确保每卖一辆车都形成一个口碑能累积好的口碑,市场份额自然会到来。”他补充道。

    他的说法不无道理,根据记者长期对业内的观察发现,如果企业缺乏对产品质量的足够重视,为了尽快在市场上分得一杯羹,而放弃或缩短产品试验、检测过程,匆忙上市。其结果也基本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赚’了几个钱,口碑倒退几十年,非常不值当。因此,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业界更应采取“重视研发、严格把关、谨慎上市”的思路和做法。比如行业知名的领军企业宇通客车,在长期的发展中,始终将保障产品品质作为研发及生产工作的核心。依托全球唯一专注于客车试验研究的试验中心,借助于多台世界领先的试验验证设备,宇通通过仿真模拟试验、零部件试验验证、动力系统可靠性试验和整车可靠性试验等环节层层把关,以此来保障产品的品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名企视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是试验场”

    近来业界有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讨论大有火爆之势。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趋势和潮流,在行动上,我们必须从具体国情出发直面挑战和困难,着力解决关键性技术难题和创新应用模式。一方面,坚定不移地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高度重视传统汽、柴油汽车及其技术进步,充分挖掘其节能减排的潜力,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更好发展创造条件。

    能源多元化将是我国汽车行业相当长时间内的现实选择,除了重视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发展外,还要重视发挥替代燃料汽车(例如天然气汽车等)等其他节能汽车的作用。以油电混合动力客车为例,在城市工况下,目前市场上运营的多数产品节油率基本在15%左右。然而宇通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组建的专业技术团队潜心研究核心技术,克服诸多难题,最终研发出了节油率更高的新一代混合动力客车。通过前期在天津、郑州、苏州等地试验运行,节油率高达30%以上,是普通混合动力客车的两倍,为市场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为何宇通的新一代混合动力客车能够取得这一优异的效果?宇通公司一位技术负责人的话给出了解释:“宇通从不敢把市场当成试验场,更不敢把乘客当成试车员。作为生产企业,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应该牢记自己的责任,专注于产品技术和品质的不断提升,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创造出更大价值”。

责任编辑:梁赟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