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宁波首批“大鼻子”校车上路
“哇,大鼻子校车!”7日,两辆崭新的美式“大鼻子”校车出现在慈溪龙山镇慈东工业区的金园小区接送点时,候车的孩子们一阵惊呼。这是自新修订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本月1日实施以来,宁波首批获得上牌并投入使用的美式校车。昨天,记者也随学生一道,体验了新校车的感觉。
新校车外观很靓丽
新投入的校车主要接送龙山小学、龙升小学和雁门小学的学生,三所学校共有200名左右的学生,早接晚送,每天运送约400人次。“其中早晨接的时候为两班,下午送的时候为三班。”慈溪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丰说,“早上孩子上学,时间比较集中,但放学的时候,高年级与低年级的时间不一样,所以加了一班。”
昨天早晨6点30分,记者乘坐第一趟“大鼻子”校车出发,与司机一道前往学生接送点,这趟主要是接龙升小学的学生。司机石勇是慈溪城乡公交公司的老员工,开了十多年的公交车。
石勇手头上有一张表格,上面写有当天要接送的学生姓名、学校和家长联系方式。随车的还有一名老师,是随车照管员。照管员位置边上,是一个应急药箱,里面有常用药物。
6点50分,校车准时到达第一个接送点龙山金园小区接送点。看到两辆桔黄的美式“大鼻子”驶来,等在路边的孩子们惊讶地相互议论:“哇,大鼻子校车哎,真帅。”
原来,孩子们还不知道他们的校车更换了。“算是给他们一个惊喜吧。”龙山镇教办主任杨凤丽说。
座位较低,学生乘坐更舒适
“大鼻子”停稳后,两个显眼的停车指示灯亮起,车门缓缓打开。
头戴小黄帽、胸前挂着乘车证的孩子们开始排队上车。孩子们根据乘车证上的编号与座位编号一一对应入座。随车照管员清点人数,提醒并帮助孩子们系好安全带。
人数核对无误后,石勇关闭车门,收起停车指示灯,缓缓启动。
“这车子坐着真舒服,有软靠垫,座位很矮,坐着的时候,脚能直接放到地上。”龙升小学一年级学生殷波对记者说,以前校车的座位很硬,还比较拥挤,要欠着身子坐。
邹丰告诉记者,这个车子是按照新的《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制造的,座位位置比一般成人低,很适合小学生乘坐。
汽车时速保持在30公里左右,“车上有学生的时候,最快不能超过40公里。”石勇说,接送点与学校的距离大概6公里,加上学生上车、下车的时间,一个来回需要40多分钟。
10分钟后,汽车开到杭州湾印染停靠点,又有10个孩子上车,都是龙升小学的学生。此后汽车又停了两次,共上车14人。至此,车上有学生49人。
7点20分,汽车抵达学校。学生按序下车,在随车照管员的指挥下,排队进入学校。
石勇熄火后,没有立即下车,而是走向车厢尾部,按下了红色按钮。“这是车厢巡视系统,不关闭的话会发出警报。”石勇告诉记者,车厢巡视系统可确保没有学生落在车上。
花费更少,每学期300元
这次使用的两辆美式“大鼻子”校车替代了原先龙山镇龙山片区的到期旧校车。
“校车换新了,费用反而便宜了。”龙山小学校长王其寅告诉记者,原先学生校车是2元一次,一天是4元,现在是一学期300元,“平均算下来,相当于每天3元,其余部分由政府补贴。”
王其寅说,他们学校有100多名学生需要接送,大多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这些孩子的家长大多在慈东工业区工作。
校车“特权”落实有难度
因为是“大鼻子”校车首次上路,慈溪交警、运管等部门对校车进行了引导。不过,在校车上、下学生的停靠过程中,有些社会车辆并未主动避让。
早晨7点,校车在杭州湾印染停靠点停靠(该路段为双向四车道),并亮起了停车指示灯,但后面的小汽车、电动车并未停车,也未减速,而是从校车左侧超了过去。
在慈东工业区到龙升小学中间有一段公路是双向两车,校车在由北向南行驶至一“T”形路口时(校车左侧有一条小道与公路相连),一辆小汽车从小道上驶来,遇到校车并未减速避让,而是直接左转弯加塞,驶到了校车的前面,幸好石勇开得比较慢,并没有造成急刹车或者刮擦事故的后果。
“要是严格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在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上停靠时,后方车辆应当停车等待,不得超越。同方向有两条以上机动车道的道路,校车停靠车道后方和相邻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停车等待,其他机动车道上的机动车应当减速通过。校车后方停车等待的机动车不得鸣喇叭或者使用灯光催促校车。”邹丰说,但这个规定现在执行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或者说市民在驾车时,避让校车的意识需要逐渐培养和加强。
慈溪交警方面则表示,在有交管人员执勤时,将优先安排校车通行,并将大力宣传和支持校车优先权在道路上的实际应用。
慈溪探索新校车运营经验
这两辆新式校车是由慈溪市城乡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出资购买并所有,龙山镇政府分期对车辆和运营费用进行补贴。慈溪市人大代表、龙山镇教办主任杨凤丽曾连续两年提交关于校车的提案,她是龙山镇使用美式校车的积极推动者。
“现在有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保证了我们探索的大方向。”杨凤丽说,校车经费来源有财政补助、社会捐助和税收优惠三个渠道索。
邹丰告诉记者,现在,慈溪市各个学校已建立了应对校车突发事件的安全事故应急处理小组,教育、交通、公交、乡镇等大部门之间的应急协调方案,也将在试点运行中逐步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