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国际化道路上的中国巴士与客车(图文)

2011-11-23 17:11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王健解读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会

    编者按:王健,被称为中国客车先生(Mr. China Bus),《中国巴士与客车》年鉴主编、重庆交通大学公共交通学者。他连续十一年参加在比利时举办的“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BUSWORLD KORTRIJK),两次参加《欧洲客车周》(ECW)的评奖活动,也是《中欧客车设计论坛》(China-Euro Bus & Coach Design Forum)和《亚欧巴士与客车论坛》(Asia-Euro Bus & Coach Forum)组织者,长期活跃在中欧巴士与客车行业,推动双边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巴士与客车产业发展的潮流中,中国制造商如何学习和借鉴欧洲的技术?如何拓展国际市场?以及如何反思新能源巴士的技术路线等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王健主编,请他解读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

    记者:请问今年的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览会有什么特点?

    王健:在全球经济形势不景气,特别是欧洲债务危机的背境下,比利时西弗兰德省科特赖特小镇及展览馆大厅里,到处都呈现出非常乐观的气氛,就像这里正午的阳光一样灿烂,虽然早晚的气温很冷。9个展馆加1个廊馆的总面积达到61,000平方米,使今年的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会成为其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该展会自1971年以来每两年举行一次,这是第29版。340个参展商分别来自32个国家(9家中国参展商),其中有70家巴士与客车制造商(中国宇通、大金龙、小金龙和比亚迪4家车辆制造商);共有31.698个专业访客参观展会,他们来自118个国家,远至中国、日本、印度和南美洲,还有145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专业记者,为期七天的世界客车博览会,使科特莱特小镇再次成为全球巴士与客车行业的关注中心。

    展会组织机构首次将展会相关信息搬上苹果应用程序商店(APP STORE),免费提供busworld应用软件给iPhone和iPad用户,并实时更新展会官方信息。事实上,展会官方网站早已采用面书(facebook)、推特(twitter)、聚合新闻服务(RSS feed)等社交网络工具,全方位地推广展会的影响。

    我是第11个年头的第6次参观世界客车博览欧洲展会,第2次参加《欧洲客车周》的评奖活动。我与展会创建人洛克先生(Luc GLORIEUX)等许多业界朋友一起,见证了全球巴士与客车制造与运营行业的发展历程。从欧洲巴士与客车技术和产品不断地引进中国,到中国制造的巴士与客车进入欧洲市场的微妙变化之中,我很高兴地看到中欧巴士与客车制造商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商务合作不断深化,并开始走上共赢的道路。 


代表全球最新技术和最高品质的各种巴士与客车汇集特赖特小镇

        记者:具体来讲,本届世界客车博览展示出什么新技术趋势或特征?

     王健:全球巴士与客车制造业在2007年遭受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冲击后,生产量一度下滑,但在2009年就出现转折,2010年全球巴士与客车产量增长18%,预计2011年将持续增长达10%。全球巴士与客车制造中心正在从西方转移到东方,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成为新兴的巴士与客车制造中心, 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巴士与客车生产国。

     例如,位于东欧的波兰索拉尼日公司(Solaris Bus)在过去15年里,已发展成为欧洲巴士与客车行业的潮流领导者;位于亚欧大陆之间土耳其的特马萨公司(Temsa),以其性能卓越的中型客车拓展欧洲市场,目前已在比利时、法国、德国和瑞典站稳市场,其独占7号馆的展台规模不得不叫人感叹。当然,中国制造商也把目标市场瞄准欧洲,厦门金龙(KINGLONG)推出两款面向欧洲市场的新车型,厦门金旅(GOLD DRAGON)展出一款混合动力巴士,比亚迪(BYD)展出一款电动巴士,这些车辆装备的先进技术也让人欧洲人刮目相看;中国驻比利时大使廖力强与展会创建人洛克先生不断地出现在中国展商的展台上,也成为媒体关注的一个事件。
 


厦门金旅发布全球品牌主张:To Be Smarter

    与中国客车展会和媒体热门报道的重点有所不同的是,欧洲主要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都将节能减排技术的重点指向混合动力,纷纷推出各种款式的混合动力巴士。如瑞典沃尔沃7900、德国曼的Lion’s City、波兰索拉尼日的Urbino18米地铁风格、英国丹尼斯的开顶双层巴士、西班牙Tata Hispano的气电混合动力巴士,以及西班牙Ayats推出一款90座的双层混合动力客车……。


沃尔沃发布7900混合动力巴士

      本届展会上许多老型号车都别有洞天。例如,德国奔驰公司的Travego旅游客车是第一款符合欧六标准的客车、比利时VDL公司的Futura获得2012欧洲年度客车大奖、土耳其特马萨公司的MD9则获得最佳中型客车大奖……。


2012欧洲年度客车大奖:VDL Futura

     记者:可以点评展会上的一些代表车型吗?

    王健:以混合动力巴士(Hybrid Buses)为题,这种车型比较适宜城市公共交通环境,车辆有时刚加速又要立刻制动, 往复加速与减速运动,行驶过程中有部分时间要花费在进出车站和等待绿灯上,传统巴士往复制动产生的能量都被转化为热能流失掉,德国曼的Lion’s City混合动力巴士采用自动起停装置来回收车辆制动能量,并用作驱动能源,这样大大降低燃油消耗和排放水平。

     沃尔沃7900混合动力巴士采用8900系列相同的车身设计理念,70%的零部件完全相同,铝型材车身构造(减重550公斤)搭载5升高效节能的D9B柴油发动机和电动机组,以及沃尔沃的I-shift变速箱,有柴油/生物柴油和压缩天然气/生物天然气两种选择,车身长度有12米和18米两种选择,混合动力巴士只增加少量的成本就达到商业化量产的目标。

     记者:电动巴士与混合动力巴士的技术路线差异,似乎反应出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确定性?

     王健:从欧洲巴士与客车工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政府制定的电动车量产目标不太现实,十城千辆的电动巴士示范项目效果也令人失望。从专业技术的角度来讲,政府应设置汽车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目标,而借助何种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则是由企业选择的事,有趣的是中国政府把混合动力巴士包括在新能源汽车中。

    在公共交通领域,欧洲制造商推出的新型无轨电车(Tram),无疑是节能减排的一种新选择。例如,比利时范胡尔(Vanhool)公司推出的EquiCity铰接式无轨电车,结合巴士的灵活性与有轨电车的效率,是为旅客提供豪华、快捷和高效服务的城市公共交通方式,精美的设计融入高质量的运营环境,成为高质量公共交通工具的标杆,它不再是普通的公共巴士。其多模式的驱动平台,既可成为无轨电车,也可以是柴油/电池混合动力巴士、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巴士或全电池推进的巴士,还可以是双铰接巴士,该电车已获得西班牙巴塞罗、意大利帕尔玛和法国梅斯等城市共39辆的订单。 


Vanhool的EquiCity铰接式无轨电车

    中国政府把电动车技术作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点,计划引导汽车行业绕开传统内燃机技术,试图通过开发电动车来取得相对于西方的先发优势,现实的情况是,中国制造商仍然在海外寻求电动车技术,而几乎所有的制造商都推出各种电动巴士,并宣称拥有先进技术,开工建设上万规模的新能源客车工厂。因为政府选择一些示范城市,向电动巴士制造商和运营商提供补贴,在此基础上,各省市又追加补贴,于是,许多地方性的制造商不顾自身技术水平低下和相关基础设施的缺乏,纷纷投资开发新能源巴士与客车,巨额的投资并没有获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新能源汽车技术复杂,开发成本高昂,欧洲先进的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尚不清楚这些技术的孰优孰劣,中国政府部门的官员更难把握,让他们为中国制造商确定技术路线自然是勉为其难,现在是我们反思电动汽车政策的时候了。 


比亚迪展出的电动巴士

      记者:你再次参加《欧洲客车周》(ECW)的评奖活动,有何新见解?

    王健:《欧洲客车周》已更名为《欧洲客车与巴士周》(European Coach and Bus Week),这是从在中国的评奖活动中吸取经验改进的结果,分别对巴士与客车这两个类别进行评选。我在小镇周边的道路上分别乘坐了不同的新车型,深深感悟到技术的魅力和制造工艺良好底蕴的影响力,这是与一般观众在展馆观看灯光照射下的展车是完全不同的,巴士与客车的操控性和乘坐的舒适性都只能在车辆的运动中才可以得到体验。 


《欧洲客车周》的测评活动:车外噪声

    参加《欧洲客车周》的评奖活动,在具有600多年历史的伦贝克古堡(Rumbeke Castle)举行正式的评委晚餐会,评委们不断地重复解说“这是为什么?”,我忽然领悟到欧洲巴士与客车产业技术进步与市场变化的推动力,那就是欧洲在人认真评奖的态度和精神。从评奖活动的项目检测人员,到运营商协会的会长、国际组织的技术代表、政府部长的参与态度和评委客观中立的评述,以及隆重的颁奖典礼仪式,处处表现出人们追求完美的意愿和努力。与国内一些制造商的高层开玩笑地说,如果中国人也有一半这样的行业精神,相信可以普遍地提高中国制造商的技术水平,并成为赶超欧洲的动力。

    荷兰的巴士尼公司(BUSiness)在微型客车上采用燃料电池驱动而获得创新大奖,比利时范胡尔公司(Vanhool)的TX16客车因车身大部分材料可回收而获得环保大奖,法国伊萨巴士公司(Irisbus)的Magelys PRO外形古典,其独特的车顶结构让人喝彩,它获得造型与设计大奖,土耳其奥特卡公司(Otokar)的Kent C型巴士在各方面都感到佩服而获得特别大奖……,不论制造商或运营商都可以从这些获奖车型中体验到一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的源动力,客观的评介让每一个制造商都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缺陷在哪里。 


《欧洲客车周》格兰披治客车大奖:Vanhool TX16

《欧洲客车周》格兰披治巴士大奖:Mercedes-Benz Citaro

《欧洲客车周》造型与设计大奖:Irisbus Magelys PRO

《欧洲客车周》格兰披治创新大奖:BUSiness B-Style eH2

《欧洲客车周》特别奖:Otokar Kent C

    记者:你组织的《亚欧巴士与客车论坛》(Asia-Euro Bus & Coach Forum)也受到展会特别关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

    王健:像世界客车博览这样的国际性专业展会,其迷人之处不仅仅是五彩灯光照射下各种车型所呈现出来的风韵,还有音乐伴奏下制造商和运营商欢快的舞步,以及人们愉快地观赏和交谈的话题,包括通过论坛所提供的新观点和信息。组织《亚欧巴士与客车论坛》的初衷是想为中欧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建立一个小的交流场所,大家在喝咖啡的环境下交流不同的观点,达成共同的商业利益。正如巴士与客车的制造商和运营商有不同的价值观,驾驶员、乘客和导游也对车型有不同的评价标准,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人更有各种不同的要求,在全球化的巴士与客车市场上,中国制造商与欧洲制造商的合作将会产生共赢的结果。 


《亚欧巴士与客车论坛》会场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亚洲与欧洲的客车市场前景,实际的潜台词是中国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可以发挥的作用。我想利用世界客车博览这个舞台协助中国制造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正如当地媒体所报道那样:中国仍然雄心勃勃(Chinese remain ambitious)。有趣的对比是,印度巴士与客车制造商协会(IABM)特意在这个论坛之前,也组织一个研讨会,他们发出的信息是:印度客车制造业寻求投资者(Indian bus constructors on the look-out for investors on busworld)。


 《亚欧巴士与客车论坛》的报道

    记者:中国与欧洲巴士与客车制造商的角色和地位都在发生变化,你怎么看待这些变化?

    王健:简单地讲,一些国家或制造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增强了市场竞争力,这是全球化进程中市场竞争的结果。中国已快速发展成为新的巴士与客车制造中心,欧洲仍然是巴士与客车技术与新工艺研发的中心。我们知道欧洲巴士与客车制造业已经发生一系列的合并、兼并与重组,也看到西欧许多巴士与客车制造工厂转移到东欧,最近又发生欧洲债务危机,这些微妙的变化都将对未来全球的巴士与客车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巴士与客车所具有的“够用就好”(Good-Enough)特征,现在开始成为欧洲运营商选择的新契机。


从全球巴士与客车工业制造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成为新兴的制造中心

    记者:欧洲人似乎对中国制造商存在某种程度的偏见?

    王健:欧洲的巴士与客车技术一直是中国标准的主要参照体系,欧洲的车型常常被中国制造商视同国际潮流,个别制造商简单地模仿欧洲车造型,看起来相似,但任何一个运营商都知道,它们的技术装备和制造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过去几年里,一些以此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观点:中国的巴士与客车都是拷贝欧洲的。现在,更多的欧洲人都认识到,即使车辆造型相似,其技术内涵和工艺处理也不可能相同,客户买车更不会光看外形。因此,套用“客车不是卡车”(A Coach is NOT a Truck)的口号,我也提出一个口号 “客车不是简单拷贝出来的”(A Bus  is NOT a Copy)。没有专业技术背景和和掌握关键诀窍是无法提高巴士与客车制造水平的,也无法满足运营商对车辆安全性、操控性、经济性和环保性能要求,以及旅客的舒适性需求。 


绿色青蛙成为世界客车博览倡导环保的新标志

     一个可喜的变化是,欧洲制造商开始与中国同行分享造车经验,交流行业信息。我接触到的一些欧洲巴士与客车行业的高管,他们也表现出与中国进行技术或贸易合作的愿望。一些市场需求量不大但开发成本较高的车型,如高质量的铰接式BRT电车,就可探讨通过技术合作或许可等方式引进欧洲成熟产品的可行性。

     记者:总结起来,你对中国巴士与客车行业有什么感言?

     王健:不论在发达的欧洲,还是发展中的亚洲,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发展高质量的公共巴士服务,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多乘巴士与客车”(Smart Move)以及各种环保运动,这都需制造商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制造各种巴士与客车,提供优质的营运服务来吸引私人汽车乘客,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一直说:巴士与客车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行业。

 
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获得本届展会颁发的“最佳客车制造商大奖”,这是一件意味深长的事。宇通公司声称自己是世界第二大巴士与客车制造商,主要市场是在中国,其国际化的步伐还在徘徊中前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

     中国制造商尚需加倍努力才能缩小与欧洲的产品差距,更重要的是要努力缩小在国际市场营销领域的差异。欧洲的标准、法规、认证管理体系等都是中国制造商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如何借用欧洲经验将是多方共赢的事。
 
     宇通客车总裁汤玉祥获得BUSWORLD颁发的最佳制造商大奖,一个三人小乐队来到宇通客车展车前,奏起欢快的乐曲,人们似乎可以在这里感受到中国制造商进入国际市场的前进步伐


    附:2011欧洲客车周格兰披治大奖名单:

    BUSWORLD KORTRIJK GRAND AWARD BUS 2011: Mercedes-Benz Citaro

    BUSWORLD KORTRIJK GRAND AWARD COACH 2011: Van Hool TX16

    BUSWORLD KORTRIJK GRAND AWARD MINI/MIDI BUS 2011: VDL Midcity

    BUSWORLD KORTRIJK GRAND AWARD MINI/MIDI COACH 2011: Temsa MD C9

    BUSWORLD KORTRIJK ENVIRONMENT AWARD 2011: Van Hool TX16

    BUSWORLD KORTRIJK INNOVATION AWARD 2011: BUSiness B-Style eH2

    BUSWORLD KORTRIJK STYLING & DESIGN AWARD 2011: Irisbus Magelys PRO

    BUSWORLD KORTRIJK SPECIAL PRIZE OF THE JURY 2011: Otokar Kent C

责任编辑:郭艳超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