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天路”上的宇通客车——青运集团玉树抗震救灾侧记

2010-06-18 09:52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特约通讯员 刘永涛

    214国道(G214线),是一条被称为“天路”的公路,沿途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并且经过《西游记》里所说的“通天河”。然而,就是这条路,在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大地震后,却成为重要的“陆上生命线”。数以万计的救灾人员、伤员、志愿者等通过这条路进出灾区。

    在这条路上,在地震发生后乃至如今,人们总会看到,众多宇通客车往来穿梭,每辆车都几乎满载,成为灾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于这些宇通客车的“主人”––青海省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运集团”),当地的人们更不会陌生,因为正是这个公司的宇通车队,使这条“陆上生命线”得以有效延长,众多救灾人员得以及时赶赴灾区,伤员得到了及时医治……如果说214国道是“陆上生命线”,那么,青运集团的宇通车队则当之无愧是“生命之舟”。

    记者近日赴青海采访,得以重温当时危难之际的毅然、决然和感动。

    以最快的速度响应

    青运集团副总经理张慎新对当时的情形仍然记忆犹新。据他介绍,在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小时,公司便召开了紧急会议,并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迅速通知在玉树的员工做好自救和救援工作。公司的董事长一行第一时间奔赴玉树组织救灾。

    地震发生后,该公司所属的玉树汽车站被夷为了平地。公司在对当时位于玉树的人员及车辆进行妥善安置、部署的同时,要求所有在西宁的车辆到各自的停车场集合,驾驶员在各分公司集合,给车辆加满油,做好出行前的各种检查工作,随时待命准备奔赴灾区。两个多小时之后,也就是10点35分,当有部队打电话说要包车去玉树时,张慎新告诉对方:“要多少辆车只管说。”青运集团的响应速度让对方很是吃惊,15辆宇通车在当天中午便踏上了运送部队奔赴灾区的征程。同时,在青运集团的积极努力下,玉树汽车站4月17日就恢复了站务功能。

    青运集团运调科科长杨志红介绍说,平时,从玉树往返西宁的班车是隔日对开,相当于平均每日3.5个班次,抗震救灾时,最高达到了一日40个班次。这些临时增加的班次是青运集团内部进行运力调整的结果。杨志红坦言,公司并没有多余的车辆,为此放弃了很多黄金线路。

    据了解,截至5月16日,仅青运集团从西宁发往玉树的救灾车辆就达到443辆次;往玉树飞机场及西宁方向运送伤员超过6000人,途中没有发生一起伤员死亡事故,没有车抛锚。

    宇通车帮了大忙

    “这与宇通客车的车况有很大关系。”在谈到青运集团抗震救灾的表现时,张慎新说:“我们参与救灾的车辆清一色全是宇通车。宇通车一是技术性能好,比较皮实;二是售后服务周全、到位。宇通的售后服务人员4月14日当晚就把急需的材料送到了服务站,并且做到了真正的跟踪服务。可以说,全国同行业中售后服务没有比宇通还做得更到位的。”

    据了解,在青运集团此次抗震救灾中,客运三公司主要承担着运送伤员及物资的任务。该公司经理康禄库说:“我们经营着青海省内最艰苦的班线––西宁往返玉树班线,而我们又是名符其实的宇通车队。这些宇通车起了很大的作用。”

    据介绍,从西宁到玉树的距离为819公里,沿途要翻越海拔4800多米的黄河源头––巴颜喀拉山,很多地方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路面时不时还会出现沟沟坎坎,一般单趟正常也要一整天时间,因此最害怕车辆在中途抛锚。而运送伤员对车辆的要求更高、更特殊:行驶途中要尽量避免颠簸,车速不能太快,同时还要应对不期而至的余震以及变化无常的恶劣天气,除了驾驶员的素质过硬之外,车辆的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售后服务的及时性等都非常关键。此外,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当时是“人歇车不歇”,车辆几乎是在连轴运转,加上途中极易赶上雨夹雪,对车辆本身及售后服务都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和宇通一起成立了6支修理小分队,共20多人,沿途采取机动服务,对所有的救灾车辆不分品牌进行免费维修,一共修了500多辆车。”张慎新说。

    “梁经理和杨经理从技术上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他们及时了解车辆和驾驶员的情况以及配件状况等,确保车辆正常运行。”康禄库说。他所说的“梁经理和杨经理”分别指的是宇通驻青海销售经理梁晓星和服务经理杨全坡。

    杨全坡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玉树县城强震后土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参与救援和幸存的人们的住宿成了一个大问题。玉树海拔高,在这里即使是夏天,晚上最低温度也能到零摄氏度以下。而当时是4月中旬,晚上的寒冷可想而知。但当被问到当时住哪里时,人们却说:“我们都住宇通宾馆。”原来,宇通客车里有暖风系统,能够有效抵御严寒,晚上自然成为人们的“避风港”。

    据介绍,正因为宇通客车的产品品质过硬以及售后服务贴心,青运集团从1997年起便开始采购宇通客车,其现有的237辆客车中,宇通客车占到了80%左右。“不仅仅是青运集团。”梁晓星介绍说:“宇通客车目前在青海的市场占有量达到了65%左右,在青海一年的销售额是6000多万元。”

    交通人功不可没

    在采访青海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副局长沈运柴时,他对青运集团和宇通客车的表现大为赞赏。据他介绍,地震发生后,青海省交通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成立了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并启动了应急预案,迅速调配运力。省交通厅厅长杨伯让、省公路运输管理局局长赵连龙等第一时间赶赴玉树指导救灾工作。

    沈运柴负责的是西宁通往玉树的客货运力调配。他介绍说,当时西宁机场爆满,而到玉树的航班一天只有两班,机场容纳能力也有限。“西宁机场来了那么多人员不可能都从空中运走,可以说,公路运输企业保障了救援人员及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到达救灾现场。”沈运柴说:“包括紧接着大量的救灾物资运送,以青运集团为代表的客运企业无条件予以支援,体现了服从大局、无私奉献的精神。”康禄库自豪地告诉记者:“第一批从西宁运到玉树的救援物资就是我们运送的。”

    据杨志红介绍,青海省内班线的特点是单程运输,且一年只有几个月的运营时间。虽然运价没有内地高,但特殊的地理环境使油耗比内地高10%以上。康禄库表示,其实,企业本身也是有困难的。然而,张慎新坚定地说:“青运集团从事道路运输已经50年了,目前是青海省最大的客运企业,又是国企,应该担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抗震救灾,谈不上钱不钱的。”

    据介绍,在玉树,打火机一般打不着,因为那里只有60%至65%的含氧量。人们很容易产生高原反应。谈到高原反应,参与救灾的青运集团驾驶员周宁却淡淡地说道:“我们已经习惯了。”他说最大的考验是要有信心。而这个信心既是对人、也是对车的考验。幸运的是,他们和车都经受住了考验。

    “现在感觉还有点后怕,去玉树通班线的只有一条路,就是214国道。而通天河大桥是其咽喉所在,由于地震的影响,出现了裂纹,但是交通人迅速进行了抢修加固,保障了安全畅通。”沈运柴说。记者了解到,地震发生当天,214国道上还出现了20多处塌方等险情,而交通人迅速地进行了清理保通。

    正是这些交通人的合力,伤员才能及时得到救治,物资才会源源不断送达……据记者了解,截至5月28日,青海交通系统共调派客车600多辆次,运送人员15000多人次。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增长中。

    在采访结束时,记者发现,这些征尘尚未完全洗尽的宇通客车、这些勤恳朴实的交通人,又早已踏上了灾后重建的征程。

责任编辑:兰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