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大金龙将“创新”写在发展的旗帜上

2008-12-30 09:02来源:中国道路运输网

    12月18日,锣鼓声中大金龙人迎来了20岁的生日。一天的庆典活动丰富多彩,但更留人回味的却是时时激荡在活动现场上空的“创新”之声。

  “创新是大金龙发展到现在最好的概括。” 见证企业20年发展的总经理助理林闽雄的感慨,代表了庆典现场许多人的心语。

  20年从无到有,大金龙以龙腾般的速度创造了中国客车业一个又一个奇迹:20年前以2000万元资金起家,到今年总资产30亿元;年产量由最初的5辆,到现在超过13000辆;厂房设施由当初全靠租赁,到现在拥有65万平方米的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销售收入由当年的126万元,发展到今天的53亿元。

  而展现在眼前的这一切事实,都与一个关键词有关——创新。

  中国客车业第一个在媒体做广告宣传,第一个开创产品在全国巡展,第一个将全球资源为我所用,第一个到国外“市场换技术”,第一个走出国门获得欧洲国家的质量检测认证,第一个在欧洲客车展中展示中国的产品……这一个个创新型事件已成为中国客车业发展的标本。

  是什么原因让大金龙在发展的20年间创新前行?其副总经理徐向东给了一个充满思辨意味的解释:“正因为起初什么都没有,所以今天什么都有。无,就是有!”

  对于汽车的制造基础,20年前的厦门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厦门金龙一位退休工程师回忆:做第一批车的时候,连装配图纸都没有,买了一台进口整车,依葫芦画瓢,把进口来的散件组装起来,贴上自己的牌子,这就是全部的工作。

     也许正像人们常说的那样,一张白纸才能画最好、最美的图画。诞生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大金龙,并没做一个传统的追随者,而做了计划经济体系下的“叛逆者”,不安于现状、勇于尝试,他们逃脱原来僵硬的体制束缚,期待一种全新的活法。为了发展、出人头地,他们必须参与竞争、追求创新。

   一切规则从无到有,按照适合市场经济需要的模式生产;一切要素从无到有,按照适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拿来。

   正因如此,金龙人摈弃了传统车身制造的“钢板、模具、冲压”生产方式,采用了“铝板+前后围玻璃钢+顶盖钢板焊接”的方式,既缩短了开发生产周期,又顺应了客车“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特点。正因如此,金龙人开创了美国康明斯发动机、TELMA缓速器、ZF变速器等关键总成与国产零部件集成装在客车上的创新模式。

  《老子》一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让大金龙人演绎得淋漓尽致。

  企业创新的终点也许是一个产品,但起点却应是一个体系。大凡成功的企业其体系的“根与魂”都根植于自己的民族。大金龙从成立的那一刻起,这种意识就伴随其一起成长。“金龙”这个具有民族特色名字的选择,就标志着大金龙要走中国特色的路。

  徐向东对大金龙商标的解释,恐怕是最好的注解。大金龙新商标的椭圆形设计灵感来自地球的形状,表明企业的资源来自全球,大金龙要制造世界级的中国客车。椭圆里标志形象主体的“人”形,强化企业服务于人的“处处关怀”理念。“人”字的右撇与椭圆相连,表明企业植根于民族工业;左撇与椭圆留有空间,表明大金龙人志在领先,深知开拓无止境,惟有加倍努力,才能时时领先于客车制造业。”

     正是这种根植于民族创新的意识,才使大金龙的产品一次次成为行业产品的风向标。大金龙最新推出的龙威系列产品,就是这种于民族创新意识的最好体现。这款以“K”形装饰与侧窗边缘线条组合的客车侧身造型,将金龙客车以人为本的商标意象转换成侧面的视觉焦点,不仅形成了产品的视觉语言,而且形成了企业独特的产品血统标识。

     20年岁月的风雨兼程,创新成了大金龙躯体内流淌的血液。对于这一点,连世界客车联盟主席LUK都不得不叹服:“我最欣赏的就是大金龙的创新意识和全球化视野,我已经看到大金龙走向了世界。”

责任编辑:兰霞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