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潍柴:文化软实力铸就核心竞争力

2008-07-24 08:37来源:中国客车信息网

    10年间,潍柴销售收入从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428亿元,特别是近五年来实现了连年翻番增长。在令业界望尘莫及的“潍柴速度”背后,是潍柴多年打造的文化软实力起着坚实的支撑作用。

    潍柴控股集团董事长谭旭光说,潍柴文化是执行力、创新力和卓越精神的有机结合,是别人学不会、偷不走、买不来的核心竞争力。

    以“约法三章”为标志的执行力文化

    在潍柴采访,听到一件令国外设备专家都连呼“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年4月,市场订单猛增,潍柴WD系列柴油机月产量首次达到4万台,导致缸盖供应紧张,装备厂接到生产部分缸盖的任务。缸盖是柴油机的主要部件之一,结构复杂,精度高,加工工序繁多,而装备厂只有10多台老钻床和几台加工机,在潍柴工作的几个“老外”认为,用这样的通用设备生产缸盖“几乎不可能”。面对任务,装备厂没有推诿,他们自己设计制作专用工装,借用调集铣床,没有吊具就用手搬,没有量具就自己做,仅用七天时间,这条临时生产线就产出了合格缸盖,并稳定达到60台的日产量,把“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变为可能。

    像这种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以完成任务为最终目标的执行力,在潍柴已经成为一种普遍行为,也是潍柴最宝贵的一笔文化财富。

    强大的执行力首先来自领导的以身作则。1998年上任伊始,谭旭光就向全体职工宣布了自我约束的“约法三章”: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铺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话虽然朴实,但带来的表率作用却是惊人的。在随后的企业机构改革中,谭旭光一班人顶住巨大压力,坚持到底,全厂副科级以上干部由原来的730人精减到217人,压缩73%,精减管理人员1114名,压缩52%。

    企业十年快速发展,执行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谭旭光代表全体管理团队,总结提升了潍柴“执行文化”理念:第一,忠诚企业,恪尽职守,把事业成功作为历史使命;第二,雷厉风行,令行禁止,把各项指令落到实处;第三,重视过程,关注结果,把各项工作做得尽善尽美;第四,服从全局,团结协作,把团队精神贯穿工作始终。

    以“开放、合作、责任”为核心的创新文化

    执行和创新有时是一对矛盾,但潍柴人却做到了有机统一,在严格执行的同时不断创新。从“蓝擎”到“HtoA”,创新已经成为潍柴的代名词。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潍柴逐渐形成了以“开放、合作、责任”为核心的创新文化。

     在如何进行自主创新的问题上,潍柴提出“自主创新”不是“自己创新”,不能搞“关门主义”,而应该建立开放的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才,整合全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在奥地利、芝加哥建立研发中心,不但培养了潍柴自己的科技人员,也吸引了当地的优秀科技人才加入到了潍柴的研发队伍。

    谭旭光认为,企业和一个人一样,时间长了总会生病,而出了问题自己可能还发现不了,必须以开放的心态,请专业公司为企业“会诊”。近五年来,潍柴每年花1000多万元,先后聘请了包括罗兰贝格、科尔尼等在内的11家著名咨询公司,从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研发方向等多角度为企业做全面“体检”,及时调整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断优化和调高企业的标杆目标。

    在潍柴,没有惯例,没有一成不变,开放的思维创造了全新的市场。斯太尔发动机在诞生时就是专为重卡量身定制的,但潍柴人却把它改造成了占据中国大型工程机械市场80%的首选配套动力。研发部门和营销部门本是各自独立的,但潍柴的营销公司却拥有一个以技术匹配研发为主要职能的“应用工程部”。企业内部机构的这种开放、合作与融合,形成了潍柴独特的无障碍沟通文化,潍柴人称之为“内部协同效应”。

    在潍柴,创新已经成为企业的基因,成为每一名职工的责任意识。

    以“追赶标杆、永不满足”

    为动力的卓越管理文化

    评价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否健康科学,人均劳动生产率和利润是一个重要指标。翻看潍柴10年来的经济指标:销售收入提高了60.1倍,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3.8倍,实现利税提高了134.6倍。超常的“潍柴速度”背后,是企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创新。

    每天清晨,在潍柴工业园一号工厂,都会响起“同心同德、争创第一”、“好,很好,誓必做到最好”的喊声。员工们给自己的这个发明起了个名字,叫“班呼”,清晨起来响亮亮地喊上一嗓子,既提神又聚气,工作起来格外带劲。

    勇争第一,不断向新的高度迈进,这是潍柴企业管理的目标和内在动力。潍柴从一个工厂,发展为一家上市公司,再到现在的控股集团,销售收入从几亿元、几十亿元到400亿元,发展的目标不断调高,管理手段和模式也在不断变革。从2005年开始,潍柴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都参照国内外优秀企业,设置自己的追赶标杆,并不断超越,最终实现造就卓越岗位、卓越部门、卓越企业的目标。

    为整顿与改善现场管理水平,潍柴在生产一线全面推行“5S”管理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是企业适应现代市场竞争、迈向精益企业的基础支撑。在潍柴的铸造车间,记者看到的早已不是传统印象中的工厂,而更像是整洁的军营和漂亮的艺术品展览馆,所有的原材料和产成品甚至废弃料都摆放得整齐有序。据车间负责人介绍,推行“5S”管理法,使生产流程更为规范,产品废品率降到行业水平的一半。

    同时,构建了以成本控制为中心,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绩效考评为保证,以专项管理为辅佐的四位一体独具特色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每笔花出去的钱事前都有预算,并有效降低了成本。2006年企业降低成本2.7亿元,2007年降低成本3亿元,今年预计降低成本3.3亿。

    如果说全面预算管理降低了成本,那么引进精益6西格玛管理则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增加了企业收益。从前习惯于粗放、随意的车间工人,现在已变得和绣花姑娘一样,从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工艺流程的再造入手,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热处理车间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一个投料动作,几经改进,时间从原先的30多秒,优化缩短为现在的3.6秒。到目前为止,6西格玛管理在潍柴已成功开展三期,累计实施159个项目,培训黑带员工23人,绿带227人,实现预期收益1.2亿元。

责任编辑:张叶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