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通杯”设计大赛:多方热议“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客车设计”
如何在满足现实需求和展示创意思维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始终是困扰中国客车设计人员的一道难题。
1月12日,“恒通”杯中国城市巴士设计公开赛获奖作品揭晓前一天,评审专家齐聚重庆。据一位参与评审的专家透露,由于部分参赛作品非常超前,极具视觉冲击力,评委“争论十分激烈,互不相让”。
法国RCP公共交通整体设计公司总经理黑金娜(Regine)女士
设计5年甚至8年以后的客车
什么叫设计?它可以是设计师对大街上某辆车的细节做一些改变,使它更加合理有效,也可以是稍加努力便能投产的车型。通过公开赛,我们要选择的不是着眼于今天的设计,而是为明天的市场进行的设计。这个明天不是一年、两年以后,而是5年甚至8年以后。因此,我们需要的不光是设计,还要有创意。在欧洲,人们更推崇面向未来的创意。不管是院校还是企业,都支持年轻设计师提出更多想法,哪怕是乌托邦式的设计,然后经过逆推、改造、完善回到现在。这与现实是不冲突的。
在世界知名汽车展上,许多企业都要展示代表最先进理念和技术的概念车。这些车大多不会投入大规模生产。它们的作用是展示设计人员的思想,引领大众审美和未来趋势。
在评审现场,评判组讨论得非常激烈。看到许许多多有创意的作品,大家都非常激动,就像看到一项最先进的发明一样。我看好未来的中国设计产业。当然,也需要很多有远见的企业家,将这种梦想转化为现实。
未来派:要充分发挥想像力
代表人物:广州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童慧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教授严扬
童慧明认为,参赛作品在设计上并不存在超前问题。只不过,有些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大众脑海中传统客车形态的界限。“技术在不断进步,设计要推动技术的发展。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大多数参赛选手都在人性化设计上下了很大功夫。比如金属弯管制成的螺旋状立柱,体现了对残疾乘客、抱孩子乘客及不同身高乘客的周到关怀,拓宽了客车设计的视野。”
严扬也认为,参赛作品基本不存在过度设计的问题。虽然,部分设计可能对客车企业的制造工艺、成本控制等带来一定挑战,但不同设计有不同的作用,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或改善存在的问题。他说:“20年前,电视机和投影仪对于我们是新生事物;10年前,手机对于我们也是新生事物。谁能清楚地知道,20年后大街上的客车是什么样呢?因此,要充分发挥我们的想像力,给今后的客车设计提供更多启示。”
现实派:欣赏能够实现的创意
代表人物: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丁良旭博士
丁良旭点评参赛作品
曾经从事产品开发的丁良旭博士认为,客车设计需要不同理念、不同思想互相碰撞,更需要在现实需求和创意设计之间把握好平衡。客车设计不一定追求表面的视觉冲击,但细节一定要处理好。据了解,他的观点代表了客车行业内技术人员的普遍看法。
对于未来派评委非常欣赏的一个参赛作品,丁良旭认为,设计创意非常不错,如座椅较少,在大容量和人性化方面考虑得比较充分,但在车辆安全性方面存在问题。对于客车从乘客脚底到窗户边缘的高度,国家标准有明确规定。通透的车窗玻璃设计虽然好看,但从保护乘客人身安全的角度是不允许的。
“我欣赏那些能够实现的创意作品。比如造型、局部处理、比例划分、结构元素都符合现代客车的理念和要求,但又不拘泥于传统产品。虽然现在还不行,但将来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大。”丁良旭说。
恒通客车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平
设计今天和设计明天并不矛盾
汽车作为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生来与艺术有着不解之缘。汽车展现了工业设计之美;美术、绘画和雕塑又以艺术的形式,从未间断地记录着汽车工业文明的进步。汽车这种高科技产品的创作,对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造力提出了挑战。
本次公开赛体现了两种观点:设计今天和设计明天。如果是设计今天,我们更注重制造,希望从中找到更多优秀元素,立即拿出打拼市场的产品。如果是设计明天,我们作为制造者,希望在未来的设计中与作者进一步探讨、合作,帮助他们实现梦想。由此来看,两者是统一的。
汽车与许多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会传达一种情感。目前的国际汽车设计趋势是:远看简洁完整,比例和谐中有创新;近看细节丰富、耐人寻味,注重车的情感表达,人车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密切。
此次参赛的年轻设计者,是21世纪城市客车的乘客。他们当中,很可能成长出未来中国客车设计的栋梁。他们对未来城市客车需求的理解和期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新世纪乘客对未来城市客车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作品的设计思想和创意,应该得到客车制造企业的尊重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