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的动力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管理部部长苟海平:
零整企业关系为双向共生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是伴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已进入了产业竞争从产品竞争到以整车为中心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竞争。我国零部件企业现阶段存在三个主要问题:一是核心技术对外依赖明显;二是产业链条块分割严重,立足本土文化特征的产业链协作模式尚未形成;三是自主零部件的发展缺少自主品牌整车需求的拉动,我国自主零部件产业存在很强的丧失独立性的风险。
发达国家零部件产业成功的主要经验在于:一是标准件、通用件生产的规模化;二是系统总成类零部件生产的模块化;三是技术创新的持续化,电子、通信、新材料等共性技术的持续发展与广泛应用,为零部件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必要保障,也对零部件产业的同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四是供应链协作关系不断优化。“水平分工、自主发展”的欧美模式,“双向垄断”的日本模式是当今世界汽车产业链的主流协作模式,基于取长补短、持续发展的考虑,两种模式出现了立足本土市场、相互学习、彼此整合的趋势,传统的链式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被新网络发展模式所取代。五是产业发展的集群化。
在汽车供应链零整企业间的基本关系中,包括产品研发关系,这有四种关系模式,即标准件、通用件采购,委托加工,同步开发,超前开发。处于哪种关系模式取决于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及供应链协作关系的紧密程度。供应链协作关系有四种协作模式,即纵向一体化,水平分工、自主发展,双向垄断,网络化。零整企业关系的特征可综述为双向共生的关系。
世界优秀零部件企业的共性特征是,进行自我扩张、兼并重组、联合发展,使得经济规模巨大;跨区域、跨国界经营使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卓越的管理和与下游整车企业建立密切的企业关系,形成稳定的配套供应关系;高研发投入和持续技术进步形成强大的内生核心能力。因而,我国自主零部件业发展时,要进行产品和市场的客观定位,这是企业发展战略有效选择的前提。二是进行结构优化,包括治理结构、组织结构、区位布局结构,这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建立的基础。三是资源整合,包括对业务过程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企业外部资源整合的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这是企业经营效率有效提升的核心。四是持续改进,这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机制来源。此外,还要是精益变革中下功夫,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技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