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跨国零部件巨头中国发力

2005-05-31 09:42来源:新华社 记者:王莉
    虽然200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理性回归使国际整车生产企业纷纷调整了进攻中国汽车市场的步伐,但随着博世、德尔福、曼格纳和法雷奥等一系列全球知名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连连增资,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在价值正在日益突显。
  新一轮增资热潮骤起
  大众·一汽发动机新工厂,5月26日在大连保税区附近正式奠基兴建。据悉,这个总投资达1.5亿欧元的中德合资合作项目,主要从事发动机缸体、曲轴和连杆等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和发动机组装,规划目标是年产30万台汽车发动机。
  而作为全球最大的零部件公司,博世4月23日为其在苏州的技术中心举行了揭幕仪式。据介绍,该中心总投资额达6000万欧元,将为博世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务提供广泛的部件测试和系统测试服务。
  同在4月下旬,全球排名第二的零部件企业德尔福也宣布其位于苏州的新工厂正式投产。
  此外,去年营业额207亿美元、位居零部件行业全球第四的跨国巨头——曼格纳日前也表示已经不能满足于其目前在华的市场份额。曼格纳全球总裁MARKT·HOGAN表示,将会在目前已经有的6家工厂的基础上,尽快让在中国投资新建的6家新工厂投产。
  同样属于十大国际零部件巨头的法雷奥集团,也在4月21日宣布与一汽集团公司签署协议,合作成立一家全新合资公司,而这家新成立的公司将成为法雷奥集团在中国的第9家合资公司。
  是野心还是无奈
  法雷奥集团副总裁欧瑞德用数字表达了他对中国市场的坚定信心,"2004年世界汽车产量为6000万辆,根据预测,201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7200万辆。这1200万辆的增长将有超过50%的产量在中国完成。"除了数据上的支撑,欧瑞德还特别提到,中国的中产阶层队伍在不断扩大,这些大多居住在城市中心区边缘的人们,将很快会拥有自己的第一辆车。
  德尔福亚太区总裁兼任中国总裁全春泽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汽车市场的潜力相当大,虽然去年放缓了,但是好日子还在后面。
  此间也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际零部件巨头近来对中国市场的齐聚发力,其实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无奈之举。"随着《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4月1日起的正式实施,为了继续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占有优势,一些外资零部件企业不得不纷纷进驻中国投资设厂。"
  本土零部件企业需强身健体
  外资零部件企业加速进入中国的现象近来也引起了业界专家的关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情报研究所总工程师黄永和认为,外资零部件在中国设厂对中国的汽车产业是有利的。"这将调整中国零部件的产业结构,形成零部件产业规模。"黄永和说。
  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则认为,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来华设厂,对中国的零部件产业并无明显的好处,反而是可能导致中国的零部件市场被外资"全盘控制"。"真正的保护是要保护零部件企业,不能只抓大,不管小。"贾新光说。
责任编辑:吴奇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