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Road Transport Academy道路运输网官方微信

新能源公交车全覆盖,涟源打造县域“绿色出行范本”

2018-08-20 09:16来源:红网

  2018年8月13日,谭周家来到涟源新能源公交公司,看到电子屏幕上公交车上的一举一动,他感叹,老司机赶不上新变化,“又环保又智能的公交太厉害了。”

  在涟源公交行业忙碌了大半生,70岁的谭周家可谓知根知底。从1990年,涟源率先开通“市内公交专线”;1991年,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再到厘清机制、取消承包,成立新能源公交公司,涟源公交一路改革,最终回归公共交通公益性的本来面目。

  发展,对于涟源公交事业来说,是在改革中一次又一次的破浪前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公交成为了涟源生态文明建设“窗口”,也让涟源成为湖南县域交通“小县城,大公交”范本。

  

  4辆公交车为小县城带来荣光

  1990年,地处湘中的涟源老百姓敲锣打鼓,将4辆9.2米长、40座、单门进出的公交车迎接到“家门口”。这4辆衡阳客车厂生产的“衡山牌”大客车,是涟源籍慈善家彭立珊送过来的。

  1988年,彭立珊赠送了10辆车在长沙成立立珊车队,方便了万千莘莘学子。两年以后,他往老家涟源送来4辆公交车。这是他捐赠创建立珊中学后的又一次善举。随后,涟源从衡阳客车厂和湘潭客车厂先后采购6台,凑齐10台,创办了涟源公交公司,隶属当时的涟源建委管辖。

  “这4辆车,让一个小小县城萌芽了公共交通的意识。”当年42岁的谭周家,原本是货运司机,因为手持A照,他被招聘过来,首要任务是培训其他持有B照的司机。这些司机大都从客运司机中招聘,经过培训后在涟源农机学校考试,B照升级为A照后,公交公司正式开始运营。

  “当年,慈善事业不像今天这样普遍,一个老板捐来4辆公交车,确实是一件轰动县城的大事。通车当天,市民蜂拥而来,每一趟车都爆满,两节车厢挤进百余名乘客。”谭周家说,很多市民没坐上,第二天早起排队,非要坐上一趟才罢休。当时开通的城区线路为2条:从涟源煤炭医院到三角坪,从公交公司到涟源教育局,公交车穿梭在城区并不太宽阔的马路上,票价5分钱。

  因为车次少,涟源老百姓既尝到了乘坐公共汽车的甜头,也体验到焦躁等车的滋昧。83岁的李和平是退休干部,他说当时老百姓的出行基本是自行车和步行,当时隔壁县城都没有通公交车,大家都觉得很自豪。“在那个年代,等再久也是值得的。”

  时光倒退到28年前,涟源县城城区面积小,用一句通俗的话来概括:一支烟还没有抽完就走通整个县城。显然,光靠在城里跑是不够的。于是,时任公交公司经理的周贤贵决定走乡镇线路。

  涟源是湖南著名的老工业基地,拥有多种矿产资源,丰富的煤炭储量,轧机、水泥、建材、钢铁、锻造件、有色金属、磷肥等工业产品繁多,六亩塘镇的省煤机厂、石马山镇的湘峰机械厂、七星街镇的洪源煤机厂、涟源钢铁厂田湖矿业、安平镇的湘中机械厂、茅塘镇的五江轻化均创造过工业的辉煌。公交公司看中了这些厂矿企业的人流量,抽调出6台公交车开始走乡镇厂区路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涟源公交在全省范围内较早实现了城与镇、镇与镇、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公共交通出行。弥补了当时城郊客运的不足。

  线路车辆私有化带来10年“弯路”

 

  随着客流量的增加,公交公司增加了车辆,一度拥有65辆。但在2006年至2016年的10年期间,公交事业开始走弯路,原本应该公车公营的公交车出现层层转包,且愈演愈烈,引发了老百姓的不满。对此,谭周家叹息不已。

  2006年,涟源公共交通总公司改制,线路车辆全部私有化,当时,市城管局与个体老板吴某签订了线路经营权租赁合同书,将城市公交线路的经营权承包给其经营,期限为20年。后由于多种原因,吴某退出承包,局里与另外一个体老板李某签订租赁合同,继续以城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名义在运营。因为有债务,李某的债主成了实际管理者,几轮炒作后,各承包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开始层层转包。

  “私人线路为了挣钱,只跑黄金时间、黄金线路,车辆也仅仅满足‘能跑就行’,服务质量基本没有,老百姓年年在人大、政协会上呼吁解决公交出行问题。”涟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付明说,10年来,整个公交虽有发展但弊端日益显现:线路调整阻碍大,车辆老旧破损污染严重,老百姓出行困难。失去了监管的公交车一度成为脱缰“野马”,让涟源公交陷入各种混乱。

  2016年6月,由于挂靠承包人与公司之间在燃油补贴、上缴费用等方面存在分歧,一路车(煤医至三角坪)被中止运行,一度影响老百姓出行。广受诟病的还有,私有化的公交车不“善待”老年人。2016年,“大王叫我来巡山”在红网市长问政栏目上发帖,投诉公交司机拒载,他说,“这事事关百姓生活、政府作为和城市品质,必须要管管了。”涟源市人大代表黄伟庐则多次提出,公交涉及民生,必须姓“公”,建议政府积极介入并主导公交的发展方向。

  面对“一锅粥”、“一团麻”的错综复杂,涟源公交人陷入诚惶诚恐、如坐针毡。

  71辆纯电动车,一段公交新旅程

  

  改革,势在必行。

  “涟源公交伴随时代的发展在艰难曲折中前行。我们必须众志成城,壮士断腕,推动公交体制华丽转身。”涟源市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付明说。

  2017年年后上班第一天,涟源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部署公交改制事宜。很快,一个由常务副市长梁小兵担任组长,由交通、城建、财政、审计、纪委、发改委、规划、司法等多部门联手而成的涟源公交体制改革工作小组成立,走访、调研、谈判、协调......5个月后,涟源公交体制改革工作小组依法稳妥解除了原有65台公交车城市客运经营权租赁协议。

  以后的公交路怎么走,成为摆在涟源市委市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涟源市委书记谢学龙,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杰派员前往郴州资兴、岳阳平江、益阳桃江等地实地调研,最终定下方案:找到交通与环保的最佳契合点,由政府出资3000万,采购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全面实现群众优质出行、快捷出行、安全出行和绿色出行。

  2017年11月25日,通过公开招标,首批20辆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正式上路运行。2017年12月31日,51辆纯电公交车到位,2018年5月又新增20辆。科学规划路线,新增线路,落实老年证免费政策,提高服务意识……一切均朝着老百姓满意的方向前进。一辆辆新能源公交车如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动态图画,穿梭在涟源的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从努力杜绝冒黑烟的公交车,到后来努力发展新能源公交车。涟源的公交车辆更新已经从满足最低需求,转变为提供更加舒适安全、更加清洁环保的公交车辆。”刘杰回顾了涟源公交发展史,他说,公车公营体制的确立,纯电动公交车的投运,是满足市民安全舒适出行、加快建成小康涟源、促进节能减排、办好人民满意交通的重要支撑。

  “2017年,是涟源市公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对涟源公交来说,是一次‘重生’。”胡卫华是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小成员,曾在交通局工作20多年,改制完成后他临危受命,成为涟源新能源公交公司总经理。他说,涟源公交曾领先发展,也曾走过弯路,如今告别黑烟尾气的老黄历,迎来绿色环保、舒适便捷的新时代,他必将不负重任。

  2017年12月,最后10辆陪伴了涟源老百姓多年的公交车也即将淘汰,在它们最后营运的一个星期里,让无数人感怀。它们没有空调,有各种问题,还冒出黑尾巴,但在日复一日的奔跑中不经意间陪伴了一代人成长,为大家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时代印记。

  “纵使不舍,依然得是说再见。”蒋武兵,原本承包了一辆车,从煤医到石马山,2017年,他承包合同到期,被新公交公司优先录用,57岁的他成为了涟源新能源公交车的驾驶员。旧车集中销毁那天,他早早地赶到公司,和车队一起将车子开往4公里开外的涟源废品回收公司,看着陪伴多年的公交车,他竟湿了眼眶。

  不过新车给了他新的体验。他负责7路车,从长郡蓝田中学到火车站,他看着来来往往的学生,觉得自己责任更加重大。

责任编辑:魏美茹
您可能更感兴趣的文章

最新动态

阅读排行